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828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基汞是一种高毒性的污染物,其易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控制着进入食物链的甲基汞浓度和总量.藻类对甲基汞的显著富集作用及水生食物链传递过程导致其在高营养级生物中显著累积.因此,厘清藻类在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揭示甲基汞的生物累积和预测甲基汞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藻类对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特征与机制,总结了影响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的生物与环境因素,讨论了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等环境变化对藻类富集与传递甲基汞的影响,并展望了藻类富集甲基汞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散射光谱,最大RLS散射峰位于378 nm处,体系的RLS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0 mg/L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 mg/L。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8%。  相似文献   
3.
贵州名优茶产区土壤-茶叶中重金属污染及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茶园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和Hg,3个茶产区中,湄潭茶产区土壤Cd的超标率最高,达到39.4%,都匀茶产区土壤Hg超标率最高,为24.2%。土壤Cd平均含量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超标率表现为湄潭茶产区>都匀茶产区>云雾茶产区;土壤Hg含量和超标率均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贵州省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茶叶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茶叶中Cd、Hg、Cu、Pb含量随土壤中Cd、Hg、Cu、Pb含量增大而增大,不同重金属在茶叶中的富集系数为Cd>Hg>Cu>Pb>Cr>As。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蚯蚓为指示生物,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测得钇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18 g/L;土壤法所测LC50值为1.08 g/kg。可见,稀土钇对蚯蚓具有毒性作用,但属低毒级,并且自然土壤法中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要低于滤纸接触法中的结果。应用ICP-AES分别研究了2种实验方法中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情况,发现硝酸钇浓度及染毒时间、蚯蚓的死亡率及速度和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三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青蒿(HerbaArtemisiaeAnnuae)、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野牡丹(MelastomaAfffine D.Don)、光叶蕨(Knuiwatsukiacuspidata)为例,分别在河边、路边、山上和污水灌溉的旱地4个采样点采取5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测量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各种植物不同器官在不同环境中对重金属元素Pb、Cd的富集和转移水平各不相同,就平均水平来说三叶鬼针草对重金属Pb、Cd的富集系数较大,转移系数也高,但其对Pb的转移量明显高于Cd的转移量;紫茎泽兰对重金属元素Cd的富集和转移速度相对高于其它4种植物,说明紫茎泽兰对Cd的吸收和转移比较快,可作为受镉污染土壤进行改良的备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6.
扎当冰川雪坑中不同粒径微粒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明  徐建中  康世昌  黄杰  任贾文 《环境科学》2011,32(11):3264-3270
为了研究雪冰中不溶性微粒的矿物和元素组成及其来源,2009年5月和7月在念青唐古拉山扎当冰川垭口采集了2个雪坑样品,采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和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XRD)测定了不同季节粗细微粒(d〉10μm和0.22μm  相似文献   
7.
阮晓红  张瑛  张亚平  敖静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1999-2003
对已通过16SrRNA基因方法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菌)的江苏新沂河底泥样品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培养,研究这种新发现的anammox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厌氧氨氧化效应.培养试验历时49d.经25d的启动期,反应器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开始同时降低,并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类似.此后,反应器的氮转化量呈上升趋势(最大值接近0.17kg.m-.3d-1).底泥经培养后,anammox菌得到了富集,其数量从1%提高到5.6%,其倍增时间为12d.研究还发现反应器生物量的流失,出水中含有与anammox菌特异性基因探针杂交并正进行增殖的细菌细胞,但其生物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Humic acid is an important pool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Generally,the presence of refractory humic matter in aquatic systems would decreas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d and hence control the bioaccumulation of Cd in benthic animals.In the present work,we applied a suspending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fractions of humic acid as Cd sources for the bivalve Meretrix meretrix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bio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d adsorbed on di...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3~2004年对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柘林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顺序为HgCuPbCdAsZnC r,其中Hg,Cu,Pb的富集系数大于1;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从空间上看,只有S1达到中等强度。就各重金属元素而言,Hg是柘林湾的主要污染元素,决定了海湾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富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北平原地下水砷异常地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前缘向冲湖积平原中心,地下水中砷含量递增,高砷地下水沿黄河河道自南向东北局部呈点状分布,总体上呈条带状展布,且东北部砷含量普遍高于西南部,主要富集在0~40 m深度的含水层中;引黄灌溉的黄河水与贺兰山区的煤系地层是平原内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特殊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地下水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地下水中砷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