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篇 |
免费 | 213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篇 |
废物处理 | 96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342篇 |
基础理论 | 92篇 |
污染及防治 | 166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TiO2为催化剂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TiO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论述了以TiO2作催化剂催化氧化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以及在氧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光源,反应器形式选择等技术问题,探讨了这一新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绢云母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了绢云母负载纳米TiO2粉体(TiO2/M),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后掺杂法制得具有可见光响应的N掺杂TiO2/M.采用XRD,XPS,SEM,DUV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并以日光色镝灯为光源,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检测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N的掺杂对粉体中TiO2 晶相结构,粒度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绢云母与TiO2通过桥氧相连形成包覆层,N的掺杂抑制了TiO2晶粒的长大,减缓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同时N的掺杂形成Ti—O—N键,形成新的能级结构,使样品对光的吸收边红移至440—550 nm,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响应,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与没有掺N的样品相比,最高可达1.6倍. 相似文献
3.
4.
5.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随输入电压增大,以及在污染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较小时,反应器对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效率增大;协同催化剂的反应系统中硫化氢去除效果明显增强,且副产物减少.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在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效果有限,基于此,制备了一种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吸附在好氧颗粒污泥上的生物纳米材料,该材料可以在不影响其他污染物去除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废水中磺胺嘧啶(SDZ)类抗生素的降解,并强化中间产物的进一步转化。结果表明,AGS对TiO2的吸附满足伪二级吸附动力学,得到的生物纳米材料结构稳定;在TiO2为20 mg·L−1时吸附速率最快、对污泥内细胞和胞外聚合物影响较小;用该材料降解含SDZ的模拟废水时,紫外光照会促进生物纳米材料中异养菌的活性,提高耗氧有机污染物、SDZ及其中间产物对氨基苯磺酸的去除率,10 h内SDZ平均降解速率可达0.97 mg·(L·h)−1。以上获得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可为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钛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TiO2晶体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条件下,用溴酚蓝、甲基绿、甲基蓝、孔雀石绿、甲基紫和碱性品红等6种典型三苯甲烷类化合物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以自制的掺Fe3+TiO2晶体粉末对它们的催化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掺Fe3+TiO2晶体属于锐钛矿型。6种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描述,其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的大小顺序为:溴酚蓝〈甲基绿〈甲基蓝〈孔雀石绿〈甲基紫〈碱性品红,大小变化次序与其半衰期t1/2成反比,并从分子结构上对它们的降解规律进行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超细TiO2粒子的超滤分离及回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iO2超细粒子的超滤分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操作压力、膜面流速、TiO2投量、pH、电解质等参数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证实了浓差极化及滤饼层阻力是影响通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的超滤工艺条件及膜清洗方式。以甲基橙为降解基质分别测试了经混凝与超滤分离后的TiO2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超滤不仅可实现TiO2粒子与水的彻底分离,且分离后TiO2催化活性与初次使用相当。研究表明超滤用于悬浮光催化体系的固液分离及催化剂再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HCl是城市垃圾焚烧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将一种新型脱氯剂TiO2引入到垃圾焚烧系统中,并与其他脱氯剂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脱氯剂使用量、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HCl气体浓度对TiO2、CaO和CaTiO3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TiO2能在高温(800~1 000℃)、高HCl浓度(1 303.6~1 629.5 mg/m3)下获得较好的脱氯效果。与传统的脱氯剂CaO相比,TiO2更适合于高温烟气脱氯,其在1 000℃时的氯容(36.3 mg HCl/g TiO2)几乎是相同情况下的CaO氯容(9.3 mg HCl/g CaO)的4倍。而CaTiO3的脱氯效果不但受到自身分解效率的影响,还受到TiO2和CaO脱氯效果的影响,其脱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O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亚甲基蓝(MB)在CoO/TiO2微粒水悬浮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是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和CoO固溶体,粒径为25~30 nm,分布均匀。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动力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少,适当的掺钴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其最佳掺杂量重量百分比为0.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