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6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1篇 |
废物处理 | 49篇 |
环保管理 | 73篇 |
综合类 | 998篇 |
基础理论 | 233篇 |
污染及防治 | 255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ER-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 ̄40℃;该转氨酶可在pH7 ̄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的影响.2套MBR采用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 d,曝气强度分别为500及100 L/h,应用死端过滤装置来检测不同阶段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实验中对不同曝气强度下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分子质量分布、颗粒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增加了膜污染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曝气强度的增加导致了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10000的SMP浓度的增加,此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浓度直接影响了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过高的曝气强度也导致了污泥絮体中1~10μm细小颗粒和EPS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碱处理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的融胞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碱处理能够使污泥细胞中有机物溶出,成为溶解性物质,从而使污泥液相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pH值高于11.0时,污泥的絮体和细胞2种结构被破坏,而pH值低于11时,仅能破坏其絮体结构.碱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是OH-离子,但同时加入的金属离子也会影响污泥融胞的效果.碱处理能减小污泥的重量,VS的最大去除率可达48.01%(TS约为40.40%,pH值13.0左右时).污泥粒径随着碱处理pH值的升高而减小.污泥浓度、pH值和处理时间均是影响碱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在高pH值下,污泥浓度越高,碱处理污泥融出的SCOD总量越多,但折算为相同pH值下,单位污泥融出的SCOD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选取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作为代表微生物菌种,考察了菌体产铁载体的规律,并研究了添加菌体对水培油麦菜吸收砂基和水基中Cd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根际微生物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典型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通过平板实验证实荧光假单胞菌菌体代谢能够产生铁载体,且产铁载体量随着菌体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铁载体能够与Cd2+络合,将Cd2+固定,使得油麦菜对Cd2+的吸收减少。添加菌体后,采用砂基和水基方式培养的油麦菜中Cd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7.23%~50.74%和10.57%~45.53%,表明菌体形成的根际微生物能抑制油麦菜对Cd的吸收。因此,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铁载体可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黄土旱塬区农田土壤碳、氮和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可为农作物高效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西寿阳24 a玉米旱作试验田为对象,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不还田对土壤元素和胞外酶活性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计算向量角度和长度用于指示微生物面临的资源限制情况,向量角大于45°和小于45°分别表示微生物受磷限制和氮限制,偏离45°越大表示限制程度越大,向量长度越长表示微生物受碳限制越严重.结果表明:(1)长期秸秆还田土壤C/N和C/P分布在9.81~14.28和14.58~21.92之间,均值分别为12.36和17.51,分别较试验初期降低了6.0%和4.2%;土壤N/P分布在1.27~1.57之间,均值为1.42,较初期提高了2.2%.土壤C/N和C/P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N/P基本呈现出持平趋势,且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土壤元素计量比均无显著性差异.(2)相比24 a长期不还田处理,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了134.4%和107.5%(P<0.0... 相似文献
6.
常规污泥脱水技术只能将市政污泥含水率降到80%左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本研究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SPS)的方法进行污泥调理,以到达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当Fe2+与S2O2-8投加量(以绝干污泥计)分别为25.88 mg·g-1、80 mg·g-1(Fe2+与S2O2-8摩尔比为1.1∶1)时,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降低率最大,滤液中蛋白质和多糖浓度达到最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污泥Zeta电位值由负向正变化,颗粒比表面积增大,絮体由密集的团状变成结构松散的层状结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2种典型的污染排放源(点污染源和线污染源)为基础,提出排污窗口的概念,通过参数转换分解源强对污染扩散进行研究。首先在高斯污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非持续性污染源强建模,然后以某烟囱的周期性排污分析,检验排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单双号限行的窗口性质的污染排放研究中,首先对交通流建立线污染扩散模型,然后融合元胞自动机(9元胞互影响)模拟区域多角度污染的扩散平衡,最后对\"单双号限行\"下北京市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排污窗口能够减轻污染程度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Xue BAI Hanchang SHI Zhengfang YE Qiujin SUN Qing WANG Zhongyou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3,7(6):844-850
In this study, microorganisms (named B111) were immobilized on polyvinyl alcohol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the inverse suspension crosslinked method. The bi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and 4-hydro- xybenzaldehyde, a degradation product of BPA,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B lll was investigated. The BPA degrad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at initial BPA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25 to 150 mg·L^-1. The affinity constant Ks and maximum degradation rate Rmax were 98.3 mg·L^-1 and 19.7mg·mg^-1VSS·d^-1 for free B111, as well as 87.2mg·L^-1 and 21.1mg·mg^-1VSS·d^-1 for immobilized B 111, respectively. 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Pseudomonas and Brevundimonas for BPA biodegradation in microorganisms B 111. 相似文献
9.
从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细菌JF-10.在以1000mg·L-1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并加有0.05%酵母粉的无机盐培养基中,JF-10能在24h内将苯酚完全降解.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与P.citronellolis、P.nitroreducens、P.aeruginosa亲缘关系较近,但生理生化特征又有差异.JF-10与P.citronelloli gyr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只有75%,与P.aeruginosa也只有80%.该菌在pH值4.0~9.0时对苯酚的降解达80%以上,加入一定浓度Mn2 、Cu2 、M2 、Pb2 对苯酚降解有促进作用;200mg·L-1的α-萘酚、苯胺能显著抑制苯酚降解,但甲苯对苯酚的降解无影响,苯酚可以促进邻甲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利用葡萄糖、淀粉、乙酸钠和苯酚4种典型基质,分别在4个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培养活性污泥,并研究了基质种类对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多糖含量最少,而苯酚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蛋白质最多;从形成的EPS总量来看,苯酚最多,乙酸钠次之,葡萄糖和淀粉较少.不同基质培养的污泥Zeta电位也有一定差别,这是由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红外分析表明,4种基质培养的污泥EPS中的主要基团较为相似,羧基、醇羟基、羧酸、酰胺和多聚糖均是EPS中的主要基团.此外,进水基质对活性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布及分形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