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4篇 |
综合类 | 47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炜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4)
环境质量日益得到关注的今天,大气降尘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的必测指标,其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尤显重要。目前国内使用的测定空气中降尘的方法为1995年实施的重量法,通过对该方法与国内外监测方法相比较,并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的实验数据,综合各评价标准考察了目前实验室运用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0.25mol/L与0.025mol/L的重铬酸钾法基础方法作比较,通过Cl-干扰影响、Cl-、NH4共存时,NH4的干扰影响及实例分析试验,得知:Cl-对0.25mol/L与0.025mol/L的重铬酸钾法干扰影响基本一致;Cl-浓度≤500mg/L时,Hg2SO4的络合较为理想,Cl-的干扰影响相对较小,COD测定结果相对误差≤5.1%;Cl-、NH+4共存时,NH4对0.25mol/L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值有较大的干扰影响,且当NH4浓度≤1500mg/L l时,其COD贡献值与NH4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并随着Cl-的浓度的增加对应同浓度NH4的贡献值越大;NH4干扰影响是0.25mol/L与0.025mol/L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目前还没有有效消除NH4干扰方法的情况下,高氯、高铵、低COD废水样的测定,宜采用0.025mol/L重铬酸钾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光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适应性,参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检测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在北京秋季使用PQ200(滤膜采样器)对DustTrak8530、LD-6S、HBKLW-2共3种光散射仪器进行比对测试.结果表明,3种光散射仪器的平行性都达标;在监测PM10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斜率只有HBKLW-2达标,截距除HBKLW-2略微超标外都与标准相差较远;在监测PM2.5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且优于PM10,斜率只有HBKLW-2和LD-6S达标,截距绝对值相比PM10有所减小,但只有HBKLW-2达标;经校正因子修正后,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回归斜率达标、相关系数不变、监测PM2.5的截距相比PM10更加接近标准值,故光散射仪器更加适用于环境空气PM2.5监测. 相似文献
4.
李小银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5,(2):35-38
自给式呼吸器又称携气式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护面具,是使佩带者呼吸器官和眼、面部完全与外界作业环境隔绝,而依靠呼吸器本身携带的气源来满足佩带者呼吸需要的一类呼吸保护装备,其主要由面罩、供气系统和背具构成.按供气系统的供气原理可将自给式呼吸器分成压缩空气式(也称储气式)、压缩氧气或压缩氧气-氮气式(也称储氧式)和生氧式三种. 相似文献
5.
6.
以环境NH3为观测对象,对ALPHA被动采样法的采样吸附膜制备、样品保存和采样时间开展适用性研究,并与主动采样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上海市不同功能区开展了实地观测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酸浸渍法制备的吸附膜NH4+含量均值为(0.27±0.13)μg,比未处理吸附膜的NH4+含量高约8%,且可在膜液比(张/mL)为1:4~8:4范围内增加膜的单次浸渍数量以降低制备过程中的溶剂使用量,酸浸渍法的制备流程及不同膜液比处理方式对空白吸附膜的NH4+含量影响不大。当采样温度为20℃,采样时长为168 h时,该被动法测定环境NH3的方法检出限为0.08 μg/m3。密实袋双层密封、4℃冷藏、保存时间小于30 d的保存方式未显著增加空白膜的NH4+含量,适用于空白吸附膜和样品膜的保存。采样时间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测定环境NH3时,采样时间不少于6 d且至少在30 d内进行连续采样。使用ALPHA被动采样法与主动采样方法观测NH3浓度时,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相关系数为0.87,斜率为1.16),进一步证明了该研究采用的被动NH3采样方法对环境NH3浓度的测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实际观测结果显示,2022年上海市夏季环境NH3平均浓度为(10.01±5.22)μg/m3,受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气候影响,NH3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功能区的NH3浓度排序为农业区[(13.36±5.24)μg/m3]>工业区[(11.22±5.24)μg/m3]>城区[(10.35±4.39)μg/m3]>生态区[(4.28±2.4)μg/m3],说明虽然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监测站点NH3浓度高值显著,但城区和工业区的非农业源排放对NH3浓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ALPHA被动采样方法能较好地捕捉城市不同功能区的NH3浓度特征,可满足城市环境NH3浓度观测应用,适用性验证及实际应用结果可为区域和城市NH3的精准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对洱海流域的藻类开展仪器检测和人工检测比对实验,通过分析比对数据,探讨和验证了仪器的准确性、一致性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仪器检测在藻细胞密度和种属数上较人工检测偏高,但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藻类的变化情况;仪器检测须调整藻细胞密度,最宜测定的藻细胞密度为1 000~3 000万个/L;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的相对偏差为±40%,仪器2次计数结果的相对偏差为±20%,适用于对数据精度要求不高的趋势性研究监测;仪器在样品浓缩5倍时的方法检出限为2.4×104 个/L,空白实验验证的检出限高于方法检出限;含杂质或植物碎屑多的样品,仪器检测容易产生错误结果,因此应采用人工检测;样品藻细胞密度<500万个/L或>10 000万个/L时,仪器检测偏高或偏低较多,误差相对较大,须进行稀释处理后再检测或进行人工检测。 相似文献
8.
某输气管道在首次漏磁内检测时发现2处大于20%WT(Wall Thickness,壁厚)的管道本体缺陷,对缺陷开展了基于内检测数据的开挖验证及检测,并将实测结果和内检测报告结果进行比对来验证内检测器性能规格。结果显示:内检测报告的金属损失缺陷深度比实测值偏小,但在可信度为90%的精度范围内;报告的缺陷长度、宽度及周向定位与实测值间存在偶然性偏差,需进一步扩大开挖验证。采用ASME B31G标准对2处缺陷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管道估计维修因子(ERF)均小于1,满足承压能力要求,无须立即修复。 相似文献
9.
柳州电厂烟气脱硫工艺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烟气脱硫工艺,通过比选提出了适合于柳州电厂烟气脱硫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理清道路交通安全反事实仿真发展脉络,进一步推动反事实仿真技术的应用,从反事实仿真技术基本原理出发,梳理反事实仿真5个阶段,比较事故场景与自然驾驶场景的差异,讨论仿真模型在驾驶人避险行为、路面条件、事故损伤与事故风险结合等方面的不足,归纳、对比仿真过程、评估指标技术要点;并在分析反事实仿真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归纳该技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驾驶员因素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反事实仿真的应用领域,目前该技术更适于碰撞、避险阶段的交通安全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