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1639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274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2510篇
基础理论   511篇
污染及防治   821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5年   52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PH为2-3的条件下,Fe3+与EDTA作用可生成稳定的配合物FeY-。FeY-在紫外光区有强吸收峰,可于259nm波长处以去离子为参比用EDTA标准溶液光度滴定铁(Ⅲ)。该法操作简便且不需加指示剂,测定结果可靠(变异系数为0.84%,回收率为97.91-100.90%)。  相似文献   
2.
基于阳树脂交换酸性矿井水中阳离子的泄漏顺序,用树脂法分离出酸性水中的铁和铝,使酸性矿井水中的用成分得到合理利用。处理后水用Ca(OH)2进一步中和处理时,沉泥的沉降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处理水更适应湿地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和吸收系数描述了昆明西山土壤-植物系统中Fe,Mn,Ni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试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对Ni元素均表现出相对的稀释和绥冲作用;对Mn元素,除了菊科夏田菊,山紫金子和牛旁外,均表现出相对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明 《环境教育》2013,(11):104-104
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汉铁高中)创建于1947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汉铁高中秉承“绿色、人文、科学、创新”的办学理念,重点推进“教育国际化、教育多元化、教育优质化、教育人文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郭念  江韬  魏世强  闫金龙  梁俭  卢松  高洁 《环境科学》2014,35(12):4544-4552
为研究淹水条件下光照对土-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自然光照试验,讨论了铁还原及有机质降解对磷释放的影响,分析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作用下淹水紫色潮土上覆水体中TP浓度范围为0.018~0.033 mg·L-1,避光处理为0.02~0.057mg·L-1,灰棕紫泥光照下TP浓度范围为0.028~0.045 mg·L-1,避光处理为0.04~0.084 mg·L-1.光照引起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变化可能是光照抑制磷释放的重要原因.光照导致土壤中铁氧化物饱和程度降低,铁还原和无定形铁生成受阻进一步加深了光照对磷释放的抑制影响.CO2和CH4反映淹水土壤有机质分解情况,光照降低有机碳的转化效率,加速土壤中无机电子受体的消耗,解释了光照作用下铁氧化物的变化.由此可见,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抑制与淹水土壤中铁还原和有机质分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系列血清瓶实验并结合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的条件下,低浓度的葡萄糖(0.5mmo·lL-1)能够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速率,高浓度的葡萄糖(≥1mmol·L-1)抑制了厌氧氨氧化活性;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不仅具有厌氧氨氧化的代谢特性,还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代谢能力.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表明:在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尽管最初厌氧氨氧化途径具有优势,但随后与反硝化途径展开竞争并处于劣势;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与厌氧氨氧化途径相比,反硝化途径完全占据优势;硫酸盐还原途径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途径相比不具有能量优势,只能发生在这两个途径之后.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纳米零价铁(nZVI)对反硝化颗粒污泥(DGS)潜在的胁迫效应,本研究通过连续多批次实验,考察了经历n ZVI短期冲击后,DGS反硝化活性在不同C/N比条件下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当nZVI投加量高于5 mg·L~(-1)时,DGS比反硝化速率(μ)会出现下降,对应的比反硝化抑制率(IR)与基质C/N比、nZVI投加量呈现正相关.当nZVI投加量达到100 mg·L~(-1)时,胞外蛋白与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此时,充足的外加碳源(C/N≥4)将有助于促进DGS反硝化活性的恢复和减少去除单位硝态氮所消耗的COD值.由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可知,基质C/N比越高,DGS对n ZVI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在恢复期内,泥相中总铁含量(Qe)的持续削减为高C/N比条件下,DGS反硝化活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Qe降至0.4 mg·g~(-1)以下时,μ值可达到或接近对照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寒山金矿区原生矿物和氧化矿物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对黄钾铁钒的热力学计算分析得出:在常温条件下,黄铁矿要形成黄钾铁钒,所需的氧逸度较低,但需要有一个较高的碱性、富钾、富Fe2+以及富水的环境,这一条件暗示了围岩为富铁的基性火山岩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形成黄钾铁钒,同时也表明寒山金矿区氧化带的形成过程中,其气侯环境不是现在的沙漠干旱气候,而是湿润动植物繁盛的大陆性气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可以得出寒山金矿的氧化带可能形成于早侏罗世-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海底铁锰氧化还原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金明 《环境化学》1993,12(1):29-35
本文用室内海水-沉积物平衡箱研究了沉积物间隙水中铁、锰的垂直变化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分布,Fe~(2+)随深度、时间的变化幅度大,在六个月的实验期内均是如此,而Mn~(2+)在放置三个月后即趋于稳定;Fe~(2+),Mn~(2+)产生的宏观经验动力学表明:Fe~(2+)受pH影响远比Mn~(2+)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更为明显,Fe~(2+)在较下层产生速率大,而Mn~(2+)反之;Fe~(2+)的扩散转移是上覆海水向沉积物中转移,扩散量为-60.7ug/m~2d,Nn~(2+)转移方向相反,扩散量为1746.2ug/m~2.d。  相似文献   
10.
在湿法烟气脱硝中,Fe(Ⅱ)EDTA是一种常用的螯合剂,对NO有良好的络合吸收能力,但是Fe(Ⅱ)EDTA容易被O2氧化成对NO无络合能力的Fe(Ⅲ)EDTA。因此,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实现Fe(Ⅲ)EDTA的高效还原是络合脱硝的关键技术之一。比较了铁碳(Fe/AC)和铁粉(Fe)在不同搅拌速度下对Fe(Ⅲ)EDTA的还原,系统探讨了铁碳质量比、O2浓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pH值和Fe(Ⅲ)EDTA初始浓度对铁碳还原Fe(Ⅲ)EDTA的影响,考察了Fe/AC投加前后NO吸收效率的变化,同时通过BET、XRD表征技术对铁碳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AC能很好地再生Fe(Ⅱ)EDTA,从而提高NO吸收效率。提高搅拌速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Fe(Ⅲ)EDTA初始浓度,Fe(Ⅲ)EDTA的还原速率会相应增大;O2浓度及pH增大会降低Fe(Ⅲ)EDTA的还原速率。表征结果表明,铁碳表面形成的氢氧化物为γ-FeO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