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443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32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甘肃陇南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同时对水溶性离子的组成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与酸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讨论了用有机滤膜采集空气中TSP后,样品经过蒸馏水浸泡,超声波震荡,微孔滤膜过滤、电渗析予处理等处理后,离子色地快速分析样品中的硫酸根、氯离子、氟离子及硝酸有的含量,依此计算出单位体积内上述各离子浓度水平,从而找出包头市区在采暖及非采暖季节大气TSP中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04,(7):44-45
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适用于国内各级政府、环保管理、科研、监测部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通过测定和研究颗粒物排放源和环境空气受体中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确定对受体有贡献的源类,以及各源类对受体颗粒物化学组成成分谱的贡献值和分担率。二、技术关键颗粒物源样品的采集技术;共线性排放源类识别方法和解决共线性源类不能同时纳入模型计算的问题;CMB数据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效益分析通过源解析研究工作,定量给出各颗粒物排放源类对环境受体的贡献,并据此…  相似文献   
6.
微博     
《环境教育》2015,(Z1):73
<正>回忆专用小马甲(微博人气博主):刚电影放完,大家鱼贯而出。坐第一排的两个小孩拿着吃剩的爆米花在前面空地撒着玩,他们家长坐在旁边,并没制止。不知是谁先发起的,路过的大家开始低头捡小孩扔的爆米花,工作人员一直向大家致谢。小孩的家长见状,也很不好意思地蹲下开始捡了……有许多改变周围环境的方法,要比掐着腰指责更为有力。http://weibo.com/p/1005053217179555/1月24日诸大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凯天环保集团创始于1998年,是一家主要从事工业厂房内环境治理、大气环境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治理(细颗粒物PM_(2.5)治理)、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土壤修复、污水治理、农环治理、环境服务等环保业务,集研发、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总包和运营于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凯天环保集团下设5个事业部、12个分公司、10个子公司,1个研究院,4大生产基地:长沙环保工业园、星沙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汉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1985-2000年环境监测数据、汉中市环境保护局2000年环境统计报表、陕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和调查,分析了汉中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与减少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可吸入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PM2.5是空气动力学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又称为细颗粒物。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在细颗粒物上,而随着其粒径的减小,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团队:汤鸿霄(院士、研究员),王东升(研究员),石宝友(副研究员),肖峰(助理研究员),杨晓芳(助理研究员),门彬(助理研究员),徐绪筝(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环境微界面水质过程科研理念:以水体颗粒物为核心研究体系,着重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发展水质转化的现代科学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