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隆线溞趋光行为检测水体中五氯酚钠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静  袁玲  唐毅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1011-1015
采用自主选育的隆线溞单克隆体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五氯酚钠(PCP-Na)和镉对隆线溞趋光指数的影响,并与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水溞的趋光指数分别随五氯酚钠和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线性关系,说明隆线溞趋光指数的变化可以指示水体中这2种毒物的生物有效浓度.PCP-Na使隆线溞趋光指数(3h)发生显著改变的下限浓度为0.18 mg·L~,远低于LC50(96 h)(0.59 mg·L-1),上限浓度大于3.20 mg·L-1,也远高于LC50(24h)(0.73 mg·L-1),表明隆线溞趋光指数法比急性毒性试验法的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大,耗时短.在试验溶液范围内,五氯酚钠和镉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3.
五氯酚及其钠盐中氯代二恶英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包志成  康君行 《环境化学》1995,14(4):317-321
采用HPLC和GC/MS的方法,对国产PCP及其钠盐中的PCDDs,PCDFs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所有2,3,7,8-取代同系物。此外,还根据各CDDs,CDFs的毒性当量因于TEFs,计算了其毒性当量I-TEQs,分别为142,92ng.g^-1。在前述基础上,仨算了由于PCP及其钠盐的应用,引起的PCDDs,PCDFs环境输入。约为240kg/a。  相似文献   
4.
工业品五氯酚和五氯酚钠中的PCDDs和PCDF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快速和高度选择性的方法,用于测定工业品五氯酚及其钠盐中的PCDDs和PCDFs.样品分别溶于2mol/l NaOH和去离子水中,用苯萃取,有机相经无水Na_2SO_4干燥,浓缩后进行氧化铝柱层析,以消除干扰物质.PCDDs和PCDFs用50% CH_2Cl_2的正已烷液洗出,收集、浓缩后进行HRGC/MS分析.于两种样品中都检出了四至八氯取代的PCDDs和PCDFs,其中包括最毒的2,3,7,8-TCDD,含量约在0.05μg/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真空紫外光(VUV,185 am)对于水溶液中五氯酚钠的降解,反应2 h后,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五氯酚钠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有机氯的脱除率达到70%以上,有效地实现了五氯酚钠的脱毒.溶液初始pH值对五氯酚钠的真空紫外光解有很大影响,pH=10.9时的降解速率常数是pH=3.1时的3倍.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过硫酸盐,可有效提高五氯酚钠的真空紫外光降解速率和矿化速率,过硫酸盐和五氯酚钠摩尔比为24时,降解速率提高3倍,反应4 h后TOC去除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不经衍生直接测定水体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目标化合物,浓缩后上机测定。五氯酚钠标准溶液的线性范围在0.35~400μg/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2;池塘水中五氯酚钠的添加浓度为1.0、5.0、10.0μg/L时,其加标回收率为95.8%~98.7%,相对标准偏差≤3.6%;检出限(信噪比为3时)为0.35μg/L,定量限(信噪比为10时)为1.0μg/L。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钠的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定在波长255.6nm处测定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钠的含量,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87X+0.0022,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为0.016mg/L,加标回收率为93.357%~95.907%,实验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协同探索了五氯酚钠(Na-PCP)、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和正常生活区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实际用药区居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用五氯酚钠与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其彗星率与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效应关系;基本的联合毒性作用推测为Na-PCP中的杂质PCDs与PCDFs等多种化学物质会损伤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其毒性作用比单一的二(口恶)(口英)类物质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Top-down法计算中国五氯酚钠消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国将逐渐淘汰POPs的生产和使用,环境介质中POPs浓度监测和处置是履约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其消费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监测和模型计算找出重点区域.采用Top-down法,根据当年全国的五氯酚钠消费,以药物灭螺面积、钉螺面积、血吸虫病流行村数等为替代数据,计算了各省份的五氯酚钠消费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出省内各市级地区的五氯酚钠消费分布.从2003年的计算结果来看,五氯酚钠消费最大的是湖北省和湖南省,两省五氯酚钠消费占到全国总消费的72.62%.最主要的地区是湖北省荆州市和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分别占全国总消费的15.25%、12.78%、11.72%、9.89%,总和占到全国总消费的49.64%,上述地区将成为今后研究和监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A series of graphene–TiO2photocatalysts was synthesized by doping TiO2 with graphene oxide via hydrothermal treatment. The photocatalytic capability of the catalysts unde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sodium pentachlorophenol(PCP-Na) de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The structur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N2adsorption–desorp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graphene–TiO2nanocomposites exhibited higher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than commercial P25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CP-Na, and 63.4% to 82.9%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was fully mineralized. The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ccelerated interfacial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lifetime of electron-hole pairs imparted by graphene sheets in the nanocomposites. However,excessive graphene and the inhomogeneous aggregation of TiO2 nanoparticles may decrease photodegrad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