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2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634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503篇
综合类   2664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345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2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月15日,自治区安委会印发《2021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扎实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城市韧性"成本-能力-能效"的评估模型,综合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means聚类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的韧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估,归纳总结城市韧性模式和聚类特征,并运用GWR模型分析影响韧性能力的成本因素,探究韧性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分维度来看,核心城市呈现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的"双高",韧性效率则由非核心城市引领.从均衡的角度来看,韧性成本、韧性能效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级性,而韧性能力在城市间的分野相对不大.(2)综合来看,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随城市规模的扩张而逐渐增加,而韧性效率逐渐衰减;韧性模式具有明显的上中下游区际差异性:上游地区表现为"低耗低能高效",中游地区"低耗低能中效",下游地区为"高耗高能低效";韧性的空间联系兼有核心城市垂直极化和一般城市扁平抱团.(3)从机制看,全社会用电量、建成区面积和科技支出是影响城市韧性能力的主要成本因素,不同韧性模式的城市具有差异化的主控因素.研究对于完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丰富城市韧性评估视角和推动城市韧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估京津冀地区采暖期实施“煤改电”政策带来的健康效益,估算了京津冀地区各区县采暖期“煤改电”政策实施前后PM2.5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采用支付意愿法计算了相应的健康损失价值.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煤改电”政策实施后带来了1 745人(95%CI:1 443~1 907)健康效益和23.78亿元(95%CI:14.50~30.63)经济效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的健康效益分别为495人(95%CI:436~554)、 296人(95%CI:238~354)及954人(95%CI:693~1 076).经济效益分别为3.50亿元(95%CI:3.08~3.92)、 3.32亿元(95%CI:2.67~3.96)及16.96亿元(95%CI:8.75~22.75),分别占各地区GDP的0.01%、 0.02%及0.04%. COPD、 LC、 ALRI、 IHD、 STROKE减少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87人(95%CI:165~224)、 318人(95%CI:178~458)、 193人(95%CI:115~204)、 506人(95%CI:232~780)...  相似文献   
4.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对1980~2020年中国区域黑碳、有机碳和硫酸盐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区域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显示: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都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京津冀、川渝、江浙沪、两广等4个区域的污染特征具有代表性;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均呈现阶段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2020年期间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下降的过程;4个区域3种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其中黑碳浓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U”型变化规律,有机碳和硫酸盐浓度无显著的一致性特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上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越大(小),污染物浓度越低(高).  相似文献   
5.
春风浩荡,暖阳融融。2021年3月4日、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盛会擂战鼓,应急奏强音。今年的“两会”,充满着应急管理要素。《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强调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急管贼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中的"奥格尔维法则"是由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提出的,其强调的是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公司固然是因为它有好的产品,有好的硬件设施,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人才。光有财、物,并不能带来任何新的变化,只有具有大批的优秀人才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不同乙酸钠浓度下非缓冲微生物燃料电池(BLMFC)的运行性能和无机碳(IC)(HCO_3~-或H_2CO_3)积累情况。结果表明:阳极液中IC的积累浓度与乙酸钠浓度呈线性相关,在乙酸钠浓度为0.5 g·L~(-1)和1.0 g·L~(-1)的BLMFC体系中,IC积累浓度分别为8.02 mmol·L-1和13.60 mmol·L~(-1),阳极液出现酸化现象,pH降低至6.2和6.5;体系输出电压(U)与阳极液pH出现相同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体系最大功率密度(P_(max))分别为242 mW·m~(-2)和428 mW·m~(-2)。当乙酸钠浓度增大到2.0 g·L~(-1)和3.0 g·L~(-1)时,IC积累浓度增加到30.64 mmol·L~(-1)和42.42 mmol·L~(-1);乙酸盐自身的缓冲作用和体系积累的较高浓度IC可以将阳极液pH维持在7.4~8.5,输出电压稳定在350 mV左右;P_(max)增大到668 mW·m~(-2)和699 mW·m~(-2),可以实现自缓冲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信息科技推动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运行模式,影响着广大社会民众的学习与生活。对于中专院校而言,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有着紧迫性与必要性,一方面,部分中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接受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对其当下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中专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安全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在信息时代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环境风会改变排烟窗附近的烟气流向和速度,影响建筑内烟气流动,进而导致建筑自然排烟效率受到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排烟窗开启角度和环境风对上、下悬窗阻风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开窗角度下,悬窗进风量和进风区域随开窗角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下悬窗相对进风量与开窗角度均成指数关系,但上悬窗阻风能力弱于下悬窗,上悬窗开窗角度大于45°后即失去阻风能力,而下悬窗开窗角度大于75°后才逐渐失去阻风能力,且开窗角度小于30°时,下悬窗至少能比上悬窗多减少50%空气进入室内。上悬窗开窗角度小于56°时,主要进风区域为近窗下侧水平区域;下悬窗开窗角度小于30°时,主要进风区域为窗体两侧及远窗下侧竖直区域,随着开窗角度增大,上、下悬窗主要进风区域均过渡到远窗下侧竖直区域。窗体用于日常通风时建议优选上悬窗。若要用于排烟,则应首选下悬窗,开窗角度15°即可满足阻风要求,若选用上悬窗,开窗角度不宜大于45°。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国务院1月23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安全生产事关重大,须臾不可放松。2020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压实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