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居住建筑室内PM_(2.5)污染水平,总结了现阶段PM_(2.5)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测试法。指出室外源是室内PM_(2.5)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室内烟草烟雾、烹饪及人员活动也会严重影响室内PM_(2.5)浓度。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标定典型建筑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I/O比范围、研究家具和家电的颗粒物释放状况、加强农村室内外空气颗粒物污染调查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筑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开发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负荷.以上海市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的建筑材料生产数据,采用ReCiPe法对上海市建筑物的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未来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所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中人类毒性、金属损耗最为突出,约占总环境影响的45%和20%;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钢筋和木材的生产,对各类环境影响贡献度分别约为47%、17%;高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中的工厂建筑物化环境影响在各自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按现有趋势发展,2020年上海市居住建筑开发规模和环境影响潜值均将达到2014年的1.52倍,非居住建筑则可达到2014年的1.14倍.针对上海市建筑材料环境影响分析结果,为有效减轻上海市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需重点关注钢筋、铝材、木材以及混凝土的生产,识别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转移环节进而改进工序;在设计阶段考虑选择环境影响负荷低的绿色建材,如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凝土等,从而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应重点关注隐含环境负荷高的高层居住和工厂建筑类建筑,通过降低建材使用量等方案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指标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天津市一、二、三星级(各5个)绿色居住建筑,从建筑设备能耗、住区绿化、水系统3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以建筑分项能耗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出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的总碳排放量和各类分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一、二、三星级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均值依次为84.70,80.13,70.81 kg/(m~2·a),随着星级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建筑设备运行能耗规律相似,而住区绿化系统和建筑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与星级分布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李雪铭  王凯  杨俊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114-117,F0004
从宜居的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发展现状建立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数。通过整理样本社区测度综合指数的数据,建立指标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10进行格网赋值,构建基于空间插值法的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绘制大连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专题图,直观展现大连市居住城市化水平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大连市居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由整体发展水平低、内部差异小到发展速度提高、地域发展不均衡,再到发展速度减慢,日趋平衡,最后实现发展速度再次提高、均衡发展、差异减小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妤甜 《安全》2010,31(7):4-6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困扰着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部分特大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居住空间狭小等问题。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效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居住区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家居生活人性化、智能化,智能家居由此应运而生。智能家居行业的诞生,除了给人们带来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之外,还能通过更精确、更方便地控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比如有些系统可通过对室内光线、温度的检测,自动调整窗帘高度、遮阳板角度甚至墙壁角度,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同时达到通风透气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有的系统可通过让住户随时看到能源消耗量,以达到控制能源消耗的目的;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本着低碳节能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是以营造安静和谐的宜居生活环境为目标,通过强化噪声监管、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善城区声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2009年以来,厦门市思明全区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工作.目前,25个创建小区中共有24个通过验收达标.“安静居住小区”创建以来,小区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7%,小区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严寒和寒冷地区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采暖地区。本文通过实际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此类地区居民对住宅建筑实施自主节能改造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实际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近百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1份,分析了改造的成本,原因和改造的效果,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居民自主改造的原因,进而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结论为进一步推进采暖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择地处苏北平原农区的淮安市所有15510个自然村和872414户农户全样本入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占比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对村民居住空间特征与迁居意愿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村落层面,平均规模小,单村独户多且村落分散,多数自然村远离镇区,近一半自然村位居“九靠近一滞洪”区域内。该格局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2)在住房层面,农村老旧住房比例高,全市40%农户在城乡同时拥有住房,但在城镇拥有住房率与到城区距离呈负相关,而农村住房空关率则呈现相反的空间格局。(3)在迁居意愿方面,54.1%的农户愿意集中居住且多意向实物安置,较低补偿标准和不便务农是不愿迁居的主要原因;移居城镇是货币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留村和入镇集中居住是实物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在迁居意向农户中,近90%选择政府统建方式,近80%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流转承包地。(4)村民居住空间特征和迁居意愿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之间存有内在联系且均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线     
《现代职业安全》2008,(5):15-15
黑龙江把安全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河北省高速公路奥运安保工作启动;重庆“多管齐下”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平安卡”保乌鲁木齐建筑工人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