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基于18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中w(A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成土母质、水系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As)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w(As)在3.74~35.32 mg/kg之间,平均值为14.64 mg/kg,其中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查值的采样点仅占总采样点的7.53%.②地累积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处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状态.③研究区土壤中w(As)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的南部、崇州市的东北部以及邛崃市与新津县接壤处.土壤As的块金系数为26.6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④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成土母质对土壤中w(As)的影响已经不显著.距水系越近,土壤中w(As)越高.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As)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最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w(As)差异显著,表现为园林地>农林地>水稻-小麦轮作>水稻-油菜轮作>水稻-蔬菜轮作.研究显示,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中w(As)总体偏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的南部、崇州市的东北部和邛崃市与新津县接壤一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As空间变异的影响超过水系和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2.
《四川环境》2007,26(2):F000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的水利工程,使旱涝灾害频繁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光辉范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灌溉范围由平原延伸到了丘陵,供水对象由农村扩展到了城市,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灌面达1000多万亩。都江堰灌区用占全省5.9%的土地面积,解决了27.5%人口的吃饭问题,支撑了占全省44.3%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我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VHRR的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但尚铭  韩力  刘玉磊  黄骅  王晓骏 《四川环境》2007,26(2):26-29,62
作为城市气候主要特征之一的热岛效应有日渐明显的趋势,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2000~2006年春季下午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随着城市的扩张,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成都市区热岛强度一般为5℃-7℃,局部地方极值可达8℃以上;市中心区热岛强度相对减弱,东部工业区热岛高温区面积逐渐缩小,市区西南部热岛明显发展,致使2003年起热岛次高温区在二、三环路附近大致呈环状分布。热岛演变与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改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菜地CO2、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采用静态箱法对成都平原典型水稻 - 油菜轮作区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测定.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为121.4~1 585.8 mg·m-2·h-1,平均656.8 mg·m-2·h-1;N2O排放通量为18.0~521.0 μg·m-2·h-1,平均168.0 μg·m-2·h-1.在整个油菜生长期内,地下5 cm土壤温度与CO2、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3种不同处理油菜地CO2、N2O排放通量均为常规处理>无氮处理>裸地处理.土壤温度、施氮和植物生长是影响油菜地CO2、N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AVHRR第4通道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再计算得到等效辐射亮温。用城市与郊区的亮温之差代表热岛温度,并以摄氏温标表示。采用统计、平面等值线和三维立体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成都平原12个城市的热岛最大强度!Tmax;分析了成都市白天和夜间城市热岛的动态变化规律,从宏观上形象地展示了成都平原的城市热岛现象及其特点。研究证明:利用NOAA/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快速监测和宏观动态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紫坪铺水库集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防洪、发电、漂木、水产、航运、环保、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身,经济指标优越,建设条件较好,无重大技术难题所扰,投资回收年限不足4年,因此,兴利除害,综合利用,费省效宏是紫坪铺水库的自身优势.成都平原灌区及成都市的经济振兴离不开水和电,因此,需要修建紫坪铺水库。紫坪铺水库自身的综合利用优势又因成都平原灌区及成都市的经济振兴而存在,两者结合将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掌握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施肥的精准管理和污染防控意义重大.以往研究多限于人为因素的探讨而缺乏自然地理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基于成都平原23492个点位的化肥调研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究该区域2010~2015年均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0~2015年均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总体处于120~360 kg·hm-2和60~180 kg·hm-2的中低风险强度.高风险强度主要分布在郫都、彭州、什邡、龙泉驿和金堂等粮(果)蔬种植区,相对低值区多分布在南部和东北部;②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块金系数为66.17%和41.60%,其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决定,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③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种植作物类型(细分类)能独立解释12.90%和25.10%的施氮和施磷空间变异,是影响氮和磷施用强度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成土母质的重要性仅次于种植作物类型,且对于施磷强度独立解释能力约是施氮强度的3.6倍.在种植作物类型起主要决定作用时,成土母质仍深刻制约和影响研究区氮和磷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因此,进行化肥施用管理和环境风险分析时需重点考虑种植作物类型和成土母质的综合作用,在磷肥施用方面更应关注成土母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为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成都平原(温江)冲积水稻土区,开展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培肥定位试验(2003~2008年),在小麦生长季节,系统研究了土壤耕层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翻耕与秸秆还田免耕的土壤耕层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51.7%、12.8%,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主要来自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从小麦全生育期看,在小麦分蘖期的增加幅度高于小麦播种期和小麦收获后,有利于促进小麦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秸秆还田少免耕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还田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4.1%、25.8%,土壤微生物氮分别提高60.2%和12.1%.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有利于土壤养分循环与转化,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有机质质量,是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成都平原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于德阳、成都和眉山三地采集了1 a的PM_(2.5)样品,利用光热透射法测量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 3个点年均碳质气溶胶的质量浓度(μg·m~(-3))分别为眉山(OC:15. 8±9. 6,EC:6. 6±5. 3)成都(OC:13. 0±7. 5,EC:4. 7±3. 6)德阳(OC:9. 6±6. 1,EC:3. 4±2. 6),对应的总碳质气溶胶(TCA)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36%、34%和30%.由EC示踪法估算获得二次有机碳(SOC)在OC中的占比分别为眉山38%、成都46%和德阳47%. 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显著,呈现出秋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在2013年10月12~13日、12月2~7日和2014年1月中下旬出现峰值,同期气溶胶中K+质量浓度激增,说明这些污染过程中生物质燃烧有重要贡献. PMF模型对碳质气溶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总碳(TC)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质燃烧源(46%~56%)、二次有机气溶胶源(26%~38%)、机动车排放源(9%~12%)、扬尘源(3%~4%)、燃煤源(2%~3%)和工业源(1%~2%),生物质燃烧源全年范围内对TC有显著贡献,尤以秋冬两季贡献最高.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水果产地,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有利于了解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丰缺程度,对区内土地的合理利用、养分变化监测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基于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Norm值计算,构建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并对比了国内16个MDS土壤养分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均值为6.44,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达到丰富的样品占比分别为10.67%、40.19%、47.59%、41.89%。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MDS为有机质、全磷、Zn、Co,能够较好反映全数据集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信息。通过MDS土壤养分评价,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均值为0.578 3,低于0.3的区域面积占比为2.25%,得分高于0.6的区域面积占比为40.49%,土壤肥力较好。在土壤养分评价体系中,有机质和磷(全磷或有效磷)是MD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