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48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2085篇
基础理论   179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评估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文章收集和整理了相关活动水平信息和排放因子数据并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6年沈阳市人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6年沈阳市人为CO、NOx、SO2、NH3、VOCs、PM2.5、PM10、BC和OC的排放总量分别为38.64×104、10.63×104、3.17×104、5.28×104、14.03×104、5.54×104、10.59×104、0.57×104和1.82×104 t。按照排放分类,CO、NOx和BC主要来自移动,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固定燃烧,NH3主要来自农业,VOCs主要来自工艺过程,PM2.5和PM10主要来自扬尘,OC主要来自其他...  相似文献   
2.
自然村落承载的乡土记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面对经济变迁下的城镇化改造,如何借助空间特征定位村落文化保护的转型路径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将“汇”嵌入文化景观进而拓展为景观”—聚”的可行性,并以亟待转型的东北村落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聚”方法突破了对单一要素和信息片面化关注的局限,能够借助区划手段探索文化空间的分区特征,支撑文化景观格局构建。(2)宾州镇以聚落生活区为主,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村落间文化联系紧密,可构建“中心—附属—外围”的层级传递与联动模式,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挖掘了乡土景观自然结构背后的文化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中探索了自然村落文化保护的活态路径。  相似文献   
3.
2016—2017年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的在线监测数据,对武汉市城区PM2.5的污染特征及主要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PM2.5质量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SO42-、NO3-和NH4+占总离子质量浓度的82.0%。PM2.5中阴离子相对阳离子较为亏损,颗粒整体呈碱性。夏季气态污染物的氧化程度较高且SO2较NO2氧化程度高。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传输是武汉市PM2.5的一个重要来,在4个典型重污染阶段,武汉市分别受到局地、东北、西北及西南方向气团传输的影响。PMF模型解析出武汉市PM2.5五大主要来及平均贡献率:扬尘22.0%、机动车排放27.7%、二次气溶胶21.6%、重油燃烧14.9%和生物质燃烧13.8%。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年嘉善善西超级站臭氧(O3)及其前体物(NOx和VOCs)以及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风速)逐小时数据,分析了2017年全年NOx和O3的变化特征以及春季(4—5月)、夏季(7—8月)NOx和气象因子对O3生成的影响,利用O3生成潜势(OFP)评估了VOCs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并通过潜在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分析了嘉善春、夏季O3潜在区贡献特征。研究发现:O3日变化特征为单峰结构,NOx为弱双峰结构。O3浓度在3—9月较高,春、夏季O3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5:00和14:00,春、夏季的NOx、O3日变化与2017年全年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Ox对O3存在滴定作用,且低湿高温有利于O3浓度的升高。春、夏季O3生成潜势贡献均表现为烯烃 > 芳香烃 > 烷烃,由于烯烃光化学活性较高,夏季烯烃浓度升高导致其贡献较春季增长约18.1个百分点,且夏季VOCs平均最大O3增量反应活性高于春季。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嘉善春季的潜在区主要为本地、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夏季的潜在区主要为本地、西北方向、西南方向以及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靠排污许可证管理,固定执行由行业排放标准为主正逐步过渡到"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单一排放标准"双层排放标准,并以执行更全面和精准的单一排放标准为主,对应的监测要求及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对监测管理制度进行设计,明确固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和守法监测的主体责任,厘清许可证核发部门、属地监测、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系统设计"固定制定并提交自行监测方案-核发部门审核-方案纳入排污许可证中成为规定-依规定自行监测和记录-固定提交执行报告-监管部门审计式审核-执法监测和执法检查"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设计标准化的监管计划程序落实证后监管与执法监测,明晰监管部门的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A、B两地农田土壤及其潜在污染燃煤尘、交通尘和尾气尘等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表明,A、B两地土壤样品中∑PAHs范围分别为290 ng/g~2. 53× 10~3ng/g和564 ng/g~5. 50× 10~3ng/g,污染程度为中等—严重,且呈现出由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到化工企业周边土壤至油田周边土壤逐渐加重的趋势。A、B两地不同固体样品中∑PAHs由高到低分别为尾气尘交通尘燃煤尘土壤和尾气尘交通尘土壤燃煤尘。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AHs受混合(石油和燃烧)污染。燃烧既有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又有木材、煤燃烧。  相似文献   
8.
利用徐州2015年PM2.5和PM10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徐州颗粒物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轨迹聚类及潜在分析法研究徐州不同季节气流轨迹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及PM2.5和PM10的潜在来。结果显示,2015年徐州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的年均值为65和122μg/m3,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86%和63%。各国控站点ρ(PM2.5)和ρ(PM10)月变化呈现一致的冬季高夏季低的"V"型变化特征,这与气象条件和气流轨迹特征季节性变化有关。秋冬季污染较高时期徐州主要受西北内陆性气团和较为稳定的气象条件影响,而春夏季来自较为干净的东部海洋性气团利于污染扩散。潜在分析显示,山东、安徽、苏中南、浙西北等地区是影响徐州市PM2.5和PM10的主要潜在区。各季节潜在区分布范围有一定差异,冬季时潜在区分布最广,并有明显向西北方向转移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能发电的不确定性给电网公司消纳新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力物联网全域感知技术为分布式能消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故提出了一种基于网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消纳方法,构建了分布式能总功率预测方法,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算法对新能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并建立分布式能发电波动影响因子,分析新能发电波动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根据网荷的互动情况,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算法,实现新能机组有功功率精准控制,有效推动分布式能的消纳。仿真验证表明: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的新能机组控制算法能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自动调控分布式能、电网资,实现分布式能最大化消纳,有效提高了园区分布式能的经济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PM2.5组分季节性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大气PM_(2.5)组分的季节性特征及来,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郑州市5个点位进行采样,共采集有效环境受体样本1 166个。通过研究受体样本PM_(2.5)中的碳组分、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信息,获取各组分的季节特征,并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来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郑州市PM_(2.5)平均浓度为69.6μg/m~3,占比较高的化学组分为NO_3~-、有机碳(OC)、SO_4~(2-)和NH_4~+,占比之和为86.7%。其中,NO_3~-、OC和NH_4~+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性浓度分布规律,SO_4~(2-)则是秋冬季稍高于春夏季。此外,Al、Si、Fe和Ca的浓度在春秋季略高于冬夏季。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二次为郑州市PM_(2.5)首要污染,分担率为50.9%,其次是移动(分担率12.0%)、燃煤(分担率11.4%)和扬尘(分担率10.2%)。其中,燃煤在冬季较高、夏季较低,移动在夏季最高,扬尘在春季和秋季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