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9篇
  免费   1448篇
  国内免费   2035篇
安全科学   5344篇
废物处理   274篇
环保管理   1712篇
综合类   11116篇
基础理论   1361篇
污染及防治   611篇
评价与监测   940篇
社会与环境   1266篇
灾害及防治   10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02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18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859篇
  2014年   1705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229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982篇
  2009年   1007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556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931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重要性评估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湿地功能要素的识别是科学、客观地评估湿地的保护价值及其重要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是识别湿地保护地空缺,加强湿地保护规划的重要基础.结合安徽省湿地特点,采用熵权法从湿地的必要性、稀有性、及其调节功能、资源功能等9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省湿地斑块进行生态保护价值重要性评估,并根据自然断裂法,将安徽省湿地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较重要和一般重要湿地,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湿地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分值在0.9741~6.5588之间,其中极重要湿地(4.0271~6.5588)居多,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面积约50.30万hm2,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29%,高度重要湿地(2.4049~4.0270)约13.25万hm2,较重要湿地(1.4351~2.4048)面积约18.17万hm2,一般重要湿地(0.9741~1.4350)约22.40万hm2,零星分布于全省;湿地鸟类资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水资源、水质以及湿地的自然性等是安徽省湿地重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为安徽省湿地的保护价值定位、优先建立建设和等级划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近地表温度(LST),运用地统计学、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都市发展区、生态绿楔以及主城区四季LST时空分布规律和各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更全面、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1)与单一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相比,线性逐步回归(LSR)可以寻找最优的多驱动因子组合模型,与LSR拟合的结果相比,GWR模型R2值提高了0.04~0.09,且AIC值均明显减小;(2) LST存在空间聚集关系,“高-高”聚集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新型城镇发展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等更容易造成高温聚集的人工表面,其中夏季“高-高”聚集网格数最多且占比最大,而“低-低”聚集四季均主要发生在各大湖泊水系;(3)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幅度各异,春季降温幅度不明显,夏季降温幅度最显著,各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均超过2℃,且在一定范围内,LST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大而升高,达到一定距离时,会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加而趋于平缓或呈下降趋势;(4)与前人研究相比,景观格局对LST变化的解释程度整体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工表面积增加,相应的人工绿地也将增加,使得城市景观格局更加零散,导致LST受多种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5)影响四季LST的驱动因子空间差异较大,夏季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与冬季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和人为活动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这些驱动因子对全域升温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7年湖北省74个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基于交通权重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耕地利用转型影响农民增收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揭示该溢出效应呈现的具体规律与特征.研究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和农民收入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农民收入水平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为0.65,表明相邻县域农民增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民收入增长1%,相邻县域农民收入将会增长0.65%;(3)相邻县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靠耕地数量、农业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投入形态变化驱动,其中,农业劳动力形态变化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69%,耕地数量形态占15%,基础设施投入形态占12%.因此,应注意提升县域间耕地利用系统协同性,利用其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湖北省各县域共同发展、农民收入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区域多样化发展在提高生产力、促进就业以及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区域多样化发展中外部资源的作用被忽略,而跨区域合作创新是区域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使用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数据,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显著的长三角地区多样化水平与合作创新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区域内部与跨区域的合作创新在区域多样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相关与不相关多样化水平总体呈现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的趋势;(2)合作创新作为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合作参与者大多位于长三角内,合作创新所产生的知识溢出往往发生在具有技术关联性的产业间,从而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相关多样化,但对不相关多样化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3)合作创新中参与团队数量与区域相关与不相关多样性没有显著关系;(4)合作创新中跨区域合作比例越高,越能够促进区域相关与不相关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在推动区域产业多样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引导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2019年6—12月对相思江流域(临桂段)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污染初步溯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对氮磷质量浓度空间变化插值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氮磷污染严重,TN和T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312 mg/L~14.744 mg/L和0.004 mg/L~0.452 mg/L,TN质量浓度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两水期大致相等。研究区内非点源氮磷呈现出明显空间变异性,上游氮磷污染最为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中禽畜养殖和生活污水是流域内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6.
自然村落承载的乡土记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面对经济变迁下的城镇化改造,如何借助空间特征定位村落文化保护的转型路径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将“源汇”嵌入文化景观进而拓展为景观”源—聚”的可行性,并以亟待转型的东北村落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源—聚”方法突破了对单一要素和信息片面化关注的局限,能够借助区划手段探索文化空间的分区特征,支撑文化景观格局构建。(2)宾州镇以聚落生活区为主,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村落间文化联系紧密,可构建“中心—附属—外围”的层级传递与联动模式,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挖掘了乡土景观自然结构背后的文化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中探索了自然村落文化保护的活态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趋势.高效率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部,而东部的高效率聚集区逐渐向北部迁移.(2)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素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城市房地产投资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研究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原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配置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统计分析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其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析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布局1992~2012年由分散"多点状"结构变为"T字型"结构,2012~2017年稳定为"网格状结构";开发区空间分布呈稳定的"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中心偏移特征为"东北向-正西向-东北向",2002~2012年偏移幅度最大,2012~2017年偏移幅度最小,地理空间总体呈扩张态势;开发区空间相关性总体上波动起伏,高-高集聚区域先增大再缩小;开发区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绝对优势,其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其与电子通信产业共同呈现明显的"一核多极"空间分布特征,四大行业中另外2个行业与开发区空间布局特征相一致;三大类型产业中,总体呈现为上下波动的集聚特征,只有1992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分散特征;城市经济环境对于开发区产业发展有正向联系,而政府引用外资存在一定的反向联系,政策因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然对粮食产出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辨析吃饱和吃好理念,运用理论分析、GM模型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数理预判,为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在理论假设的完全理想状态下,仅解决吃饱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18亿hm2,实现全面吃好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43亿hm2,现有的耕地存量还难以满足该需求;兼顾"吃饱+吃好"双重情境下新时期耕地保有量区间为1.25×108~1.38×108hm2.(2)吃饱和吃好作为中国语境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对国民需求、社会发展、耕地资源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在时空跃迁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3)从粮食质量需求视角,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仍有不足风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仍是我国必须坚守的基本国策,确保耕地质量的"纯洁性"将成为耕地保护转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而言,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状,但是头宽的测量特别耗时和受人为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一种快速测量大小的策略)可获得传统方式难以获得的大小参数,明确这些大小参数与头宽的关系,对推动这些参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个体大小差异较大的蜉蝣(梧州蜉和光滑细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宽与基于数字图像获得的面积,周长,最小矩形的长和宽,最适合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和粒径等个体大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数字图像采用改进后的描述仪扫描获取;图像分析基于ImageJ软件完成;基于二元直线回归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各种层次的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基于图像分析获得的两种蜉蝣所有个体大小参数均与头宽大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并且面积与其它大小参数相关性也极其显著,对个体大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在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