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278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为了研究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平煤八矿己15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钻屑量测试和孔口瓦斯浓度监测,通过筛分实验煤样并应用Rosin Rammler分布模型,探究了钻屑粒度和钻屑量大小随孔深变化关系,分析不同点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于0.075 mm钻屑粒度分布随孔深变化与钻屑量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钻孔随深度变化分别对应不同Rosin Rammler分布函数,随着应力过渡越平缓,粒径分布宽度系数n值越小,煤体应力越大粒径相关系数D越大;不同范围钻屑粒度占比大小也会影响钻屑量大小;在钻屑量较大时,孔口瓦斯体积分数会出现增高现象。通过对钻屑粒度分布规律分析,更好地了解深部煤体应力分布,有助于冲击危险的预警。  相似文献   
3.
4.
VOCs气体在活性炭上的二元吸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穿透曲线法研究了4种VOCs在活性炭上的的二元吸附过程。研究表明:对于甲苯-苯、甲苯-丙酮、甲苯-乙酸乙酯、苯-丙酮、丙酮-乙酸乙酯二元吸附体系,吸附过程存在置换作用,即随着高沸点组分在床层内吸附量的逐渐增加,相对挥发性大的低沸点组分重新汽化而脱附,出现高沸点组分置换低沸点组分的现象,表现为被置换组分的穿透曲线上出现峰值。之后随着高沸点组分吸附趋于饱和,置换作用停止,低沸点组分吸附也趋于平衡。但对于沸点相近的苯-乙酸乙酯二元体系,吸附过程没有明显的置换现象。吸附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有机物在二元体系中的吸附量较同等条件时的单组分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被置换组分降低程度较大,但总吸附量可近似按照浓度为二元组分总浓度低沸点组分的平衡吸附量的近似法计算,平均误差为7.9%。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城市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李克特量表法构建安全性评价量表,并基于物元理论对城市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进行评价。选择了成都市4条道路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较为准确的城市光污染对驾驶安全性影响等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诱发交通拥堵,事故车辆对三车道交通影响明显小于两车道情形;且事故车辆位于R车道对道路交通流影响比事故车辆位于M车道更小,但这种影响的差异随进车率pe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智慧档案馆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分析智慧档案馆的安全因素,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智慧档案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将信息熵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了智慧档案馆安全熵权物元多级可拓评估理论模型。应用该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对某档案馆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其安全等级为V级(安全),为该馆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安全工作的整改建议。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纳米复合聚硅酸铝(PASC)混凝剂的颗粒粒度效应,以实验室提纯的Al13溶液和活化水玻璃为原料,制备一系列不同粒度分布的PASC.以Al-Ferron法测定的铝水解形态表明,在该混凝剂中,Al13作为混凝优势形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氧化硅聚集度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硅酸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剂的平均粒度,同时,Si/Al比(物质的量比)是影响平均粒度的主要因素.在活化硅酸不过量的前提下,Si/Al比和混凝剂的平均粒度呈正相关.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电中和能力的前提下,混凝剂的颗粒粒度越大,混凝剂的除浊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基质种类对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葡萄糖、淀粉、乙酸钠和苯酚4种典型基质,分别在4个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培养活性污泥,并研究了基质种类对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多糖含量最少,而苯酚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蛋白质最多;从形成的EPS总量来看,苯酚最多,乙酸钠次之,葡萄糖和淀粉较少.不同基质培养的污泥Zeta电位也有一定差别,这是由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红外分析表明,4种基质培养的污泥EPS中的主要基团较为相似,羧基、醇羟基、羧酸、酰胺和多聚糖均是EPS中的主要基团.此外,进水基质对活性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布及分形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州大气PM10的形貌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郑州市区和郊区秋季大气PM10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对PM10颗粒进行形貌特征和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市区和郊区PM10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在市区采集的样品中燃煤飞灰占有相当大的数量,而在郊区采集的样品中矿物质占有较大的数量,粒径分析表明,市区PM10的数量-等效球直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0.1~0.4 ìm范围内,郊区则相对比较分散;PM10的体积-等效球直径主要分布在>1ìm范围内.结果表明,在郑州市秋季大气PM10中,数量上细粒子占优势,而在体积上(质量上)较粗颗粒占优势.质粒DNA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区和郊区PM10;颗粒对DNA的损伤程度不同,市区样品的生物活性大于郊区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