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529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2,3-二羟基苯甲酸经羟基保护、酰胺化、酯化和去保护4步反应,生成一种新型的四齿丙二酸二(2-(2,3-二羟基苯甲酰胺)乙基)酯配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中性pH值条件下,研究了这种配体对铀酰离子的络合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酸二(2-(2,3-二羟基苯甲酰胺)乙基)酯配体与铀酰离子的螯合常数为23.2.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被彻底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易结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特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均有微塑料的检出.微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生物误食,微塑料及其结合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及其结合污染物鉴别分析技术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行为、生态毒理效应及风险防控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总结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介质(水体、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中微塑料的采样、分离提取、定性(物理形态表征和化学组分鉴定)、定量(数量丰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结合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甲苯麝香(musk xylene,MX)是一种人造麝香,具有强烈的麝香气,可用作化妆品香精和皂用香精等的定香剂。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它们在水、土壤、大气中的浓度逐渐升高,并且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其蓄积效应相当于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而研究MX在鱼体内的蓄积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用含浓度为50 mg·kg-1和100 mg·kg-1的MX的饵料投喂斑马鱼(Danio rerio)和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14 d,继而进入为期28 d的清除实验。通过快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体内MX的浓度,继而评估鱼对MX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饵料中MX浓度越高,鱼体内MX的蓄积水平越高,100 mg·kg-1浓度组的蓄积水平为50 mg·kg-1浓度组的蓄积水平的2~3倍。在整个试验阶段的不同时间点分析鱼的体重和脂肪与鱼体内MX浓度的关系,数据显示,MX在鱼体内的蓄积水平与鱼的体重存在正线性关系,而与鱼体内脂肪含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经28 d的清除,鱼体内的MX残留量接近于零,说明斑马鱼和稀有鮈鲫对MX的清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反应温度为20'E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1.01×10^-3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s-1增加到(1.06×10&-3)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s-1增加到(1.40×10-3)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s-1增加到(1.01×10^-3)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s-1。  相似文献   
5.
<正>9月19日,通化市东昌区安监局召开新安法宣讲会,东昌区安监局局长薛德第亲自进行宣讲,全局干部职工参加。薛德第首先传达学习了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市安监局关于抓好新安法学习宣贯的相关通知精神,对落实上级指示要求抓好辖区新安法学习宣贯工作进行了部署。薛德第对新安法的内容、出台背景、重要意义进行了讲解,结合自身学习理解情况,围绕国家安监总局明确的"完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强  相似文献   
6.
凋落叶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溶出的大量有机质也是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森林凋落叶溶出DOM对PAHs增溶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合理预测及评价森林土壤中PAH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人工林的4种常见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新近凋落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DOM含量、组成与性质,对比分析了不同凋落叶DOM对菲的増溶作用及其与DOM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的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C 11.61~36.25 mg·g-1之间,其中尾叶桉的含量最大,湿地松最小。尾叶桉和木荷DOM的主要组分是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酚(SP),两者总C量占DOC的比例超过47%,而大叶相思和湿地松中SS和SP两者总量所占比例均低于30%。另外,4种凋落叶DOM的质量分数(以C计)与其电导率的线性关系图中有明显转折点,说明它们均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凋落叶DOM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对菲具有不同程度的増溶作用,其与菲的结合系数(logKDOC)的大小顺序为尾叶桉(3.05 L·kg-1)>木荷(3.02 L·kg-1)>大叶相思(2.79 L·kg-1)>湿地松(2.54 L·kg-1),这表明尾叶桉和木荷DOM的增溶作用明显高于大叶相思和湿地松DOM。经分析表明,logKDOC与各DOM在254、280 nm处的特征紫外吸光度值(SUV-A254、SUV-A280)及其SS、SP的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240/A420、A254/A400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DOM的芳香化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大, SS与SP所占比例越高,其对菲的増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实验对蜈蚣草吸收As(Ⅲ)的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处理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As(Ⅲ)的吸收效率随着时间递增.当处理浓度为10 mg·L-1时,24 h后蜈蚣草对As(Ⅲ)的吸收高达97.57%,而在处理浓度为500 mg·L^-1和1000 mg·L^-1时,蜈蚣草对As(Ⅲ)的吸收比例明显降低,吸...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以煤和生物质为代表的固态可燃物液化反应机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能源利用新途径.借助碰撞理论和Boltzman方程,对高能电子碰撞引发多种离解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曲线对比,证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的电子温度下,通过不同离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比,可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监狱视频监控系统是提高监狱安防、技防水平的重要工具,对于监督犯人改造、防范监狱内突发事件的发生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监狱视频监控主要采用模数结合系统,图像分辨率较低,一般为CIF或2CIF。但随着高清(720P、1080P分辨率)技术在监控领域的成熟,很多新建或改造监狱在部分监控点位也在逐步尝试采用数字化高清监控。  相似文献   
10.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