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溲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Dom N  Knapen D  Blust R 《Chemosphere》2012,86(1):56-64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chronic toxicity predictions and extrapolations for a set of chlorinated anilines (aniline (AN), 4-chloroaniline (CA), 3,5-dichloroaniline (DCA) and 2,3,4-trichloroaniline (TCA)). Daphnia magna 21 d chronic experimental data was compared to the chronic toxicity predictions made by the US EPA ECOSAR QSAR tools and to acute-to-chronic extrapolations. Additionally,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SSDs) were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chronic toxicity variability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versus chronic toxicity in a multi-species context.Since chlorinated anilines are structural analogues with a designated polar narcotic mode of action, similar toxicity responses were assumed. However, rather large interchemical and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in toxicity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o the other three test compounds, TCA exposure had a significantly larger impact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D. magna.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llustrated that QSARs or a fixed ACR are not able to account for these interchemical and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Consequently, ECOSAR was found to be inadequate to predict the chronic toxicity of the anilines and the use of a fixed ACR (of 10) led to under of certain species. The experimental ACRs determined in D. magna we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aromatic amines (ACR of 32 for AN, 16.9 for CA, 5.7 for DCA and 60.8 for TCA). Furthermore, the SSDs illustrated that Danio rerio was rather insensitive to AN in comparison to another fish species, Phimphales promelas. It wa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available toxicity data should be used in an integrative multi-species way, rather than using individual-based toxicity extrapolations. In this way, a relevant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ces in species sensitivity is given, which in turn can serve as the basis for acute to chronic extrapolations.  相似文献   
4.
含苯环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表征成键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Ei,由Ei建构新的连接性指数nK,并用0阶指数0K、1阶指数1K研究了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取代苯胺、苯酚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给出了相关的方程.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使用方便,所有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明显优于相应的文献方法,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同类型其他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nK有望在QSAR/QSPR研究中作为一个新的参数而获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普通小球藻引发水中苯胺光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引发水中苯胺的光降解 ,结果表明 :在 2 5 0W高压汞灯 (λ≥365nm)的照射下 ,藻浓度为 2 0× 1 0 1 0 个·1 - 1 时 ,苯胺的光降解率可达 37% ;苯胺浓度为0 0 0 4— 0 0 2mmol·l- 1 范围内 ,苯胺的光降解速率与初始浓度的降低成反比 ,反应是假一级 .另外 ,还研究了光强、藻悬浮液浓度和苯胺初始浓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了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水样中苯胺(AN)、对氟苯胺(4-FA)、对硝基苯胺(4-NA)、对氯苯胺(4-CA)四种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以最常用的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超声加速萃取剂的分散程度,提高了萃取效率。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0.1~73 ng/ml,对黄河水和自来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0.5%~113%之间,回收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该萃取方法具有绿色、快速、富集效果好、有机溶剂消耗小的优点,可以满足环境水体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大,对于印染废水中典型毒害物质的控制日趋严格,且生物毒性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以掌握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污染物去除特性和毒性转化机制为目标,解析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其在典型处理工艺中的变化.结果发现,典型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好,出水COD、苯胺浓度、色度分别为46 mg·L~(-1)、0.86 mg·L~(-1)、6倍,去除效率分别为78%、95%、86%;但对急性毒性的控制不足,尤其是有机组分的急性毒性控制不足.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生物曝气处理是控制典型污染物的主要阶段,对COD、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达60%、23%、50%,对生物毒性的去除率为48%.氯氧化和混凝沉淀是保障印染废水中苯胺类有毒物质和色度达到排放标准的重要深度处理阶段,对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95%;然而,深度处理却会引发印染废水急性毒性急剧升高,升高比例达150%.印染废水中的急性毒性组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生物曝气主要去除有机组分毒性;氯化深度处理会增加有机组分毒性和无机组分毒性,其中,无机组分毒性可通过还原脱氯削减,但有机组分毒性控制需综合考虑前处理阶段提质增效或实施氯氧化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8.
王辉  孙波  关小红 《环境科学》2016,37(2):588-594
以苯胺和对氯苯胺为目标污染物,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 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p H对KMn O4氧化降解苯胺类化合物的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在KMn O4氧化降解苯胺类化合物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自催化现象,推测这种自催化现象可能是由于原位生成的Mn Ox在其表面络合目标污染物,从而促进了KMn O4对污染物的氧化速率.对不同p H条件下KMn O4氧化苯胺类化合物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假一级拟合获得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通过KMn O4浓度与kobs进一步得到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M-1·s-1)随p H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苯胺和对氯苯胺各自的p Ka附近时达到最大,即文献中提出的类抛物线现象.笔者之前提出的质子传递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KMn O4氧化苯胺和对氯苯胺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随p H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铁刨花-Fenton-絮凝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考察了不同Fe~(2+)与H_2O_2摩尔比(1∶3~1∶15)、铁刨花反应时间(2~5h)、Fenton氧化反应时间(20~80 min)下可吸附性有机卤代物(AOX)、色度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OX、色度和TOC去除率随Fe~(2+)与H_2O_2摩尔比的降低先升高后减少,随铁刨花和Fenton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最优化条件为Fe~(2+)与H_2O_2摩尔比1∶8、铁刨花反应时间4 h和Fenton反应时间60 min,该条件下AOX、色度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4.2%、93.7%和27.2%.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铁刨花-Fenton-絮凝组合工艺对废水AOX、色度和TOC的去除效果远优于铁刨花处理、Fenton氧化、絮凝沉淀的单个技术或两两技术组合效果.GC-MS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有机卤代物和苯胺类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此外硝基苯类、苯酚类、苯甲醛类、醚类、腈类和杂环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也均得到高效去除.叔丁醇捕获·OH实验表明·OH在Fenton反应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反应。结果表明 ,显色温度在 2 5℃ ,显色时间为 40min ,通过标样分析 ,相对误差为 - 0 2 %。对 4个废水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回收率在 97%~ 10 2 %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