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Pacific Northwest streams, summer low flows limit water available to competing instream (salmon) and out-of-stream (human) uses, creating broad interest in how and why low flows are trending. Analyses that assumed linear (monotonic) change over the last ~60 years revealed declining low flow trends in minimally disturbed streams. Here, polynomials were used to model flow trends between 1929 and 2015. A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was observed in flows, which increased initially from the 1930s until the 1950s, declined until the 1990s, and then increased again. A similar oscillation was detected in precipitation series, and opposing oscillations in surface temperatur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 series.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 with similar periods to those described here are well known in climate indices. Fitted model terms were consistent with flow trends being influenced by at least two drivers, one oscillating and the other monotonic. Anthropogenic warming is a candidate driver for the monotonic decline, and variation in (internal) climatic circulation for the oscillating trend, but others were not ruled out. The recent upturn in streamflows suggests that anthropogenic warming has not been the dominant factor driving streamflow trends, at least until 2015. Climate projections based on simulations that omit drivers of multidecadal variation are likely to underestimate the range, and rate of change, of future climat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型开顶式气室(OTC)开展CO_2浓度升高和大气增温试验,分别为模拟增温2.0℃,模拟增温2.0℃且CO_2浓度增加到650μmol·mol-1,对照CO_2浓度约410μmol·mol-1,对马铃薯叶片、叶柄和茎等地上生物量、根和块茎等地下生物量积累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的协同影响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为半干旱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模拟增温2.0℃且CO_2浓度增加到650μmol·mol-1,马铃薯茎和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显著比对照高35.8%—53.4%;生物量较单独增温处理显著增加24.4%—34.4%。马铃薯茎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积累速度出现时间推后,最大积累速度加快,生物量快速积累间隔日数较单独增温处理和对照均延长。大气增温加CO_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试验中,马铃薯块茎鲜质量积累在块茎膨大中期略低于单独增温处理外,在其余积累时段均高于单独增温处理以及对照。马铃薯成熟期块茎在复合处理下,鲜质量显著高于单独增温处理24.1%;高于对照3.4%。马铃薯块茎鲜质量最大积累速度出现时间也推后,快速积累期间隔日数较单独增温处理延长,但与对照接近。增温与CO_2复合处理使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干物重积累增多,经济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相似文献   
4.
1IntroductionAs a many-volcano-distributed country,China is covered with many volcanoes and lava rocks.A-mong the one-thousand-or-so volcanoes,Changbai Mountain Volcano,Wudalianchi Volcano,Tengchong Volcano and Ashikule Volcano of West Kunlun are the mostlatentcatastrophic erup-tive active volcanoes.In recent years,the activity of the earth' s crust in some volcanic areas isobviously becoming increasing violent.Butfew scholars have monitored and evaluated volcano inChina.So building VDI…  相似文献   
5.
6.
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及其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日均相对湿度、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资料,重建了上海近50a霾气候数据序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上海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值与报表记录值之间变化形态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值较记录值偏高。1960~2008年,上海霾日数以9.7d/10a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加,2002年以后霾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上海多年平均霾日数以冬季最多而夏季最少。近50a,上海霾日数呈现出西南部最多-市区较多-东北和东南部最少的空间分布,霾日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表现为西南部增加较多而东部增加较少。1981~2008年,上海霾日数在西部和南部都增加,东部则减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北京霾日数影响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祚芳 《生态环境》2013,(8):1381-1385
近年来,随着超大城市/城市群大气灰霾等复合污染加剧,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环境与及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北京地区1980—2012年气候资料及同期城市发展统计指标,统计分析了城、郊区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城市化及局地气候差异对霾日数的影响。分析表明:北京城区霾日数要明显多于郊区,在2007年以前城、郊区站点均有相似的波动增长趋势,但城区站霾日数增加速率(约21 d/10 a)要远大于郊区站(约7.2 d/10 a);北京各地霾日数与主要城市发展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001显著性水平,随着城市化而迅速增加的能源消耗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北京地区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源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城、郊霾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还发现,城市化导致的区域气候差异对局地灰霾亦有较明显的影响。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区气候差异逐渐变大,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加导致近地面层风速减小。大城市热岛效应背景下,更容易出现较厚的逆温层,这将阻碍空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输送。此外,城区气温持续上升,相对湿度下降,平均风速减小,小风频率增加,也会阻碍空气的水平流通,使得城市排放颗粒污染物的扩散难以扩散,有利于霾日增加。这表明北京地区城市气候效应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进步和多方位研究进展,第四纪古环境研究向着多元古环境替代指标、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气候变化的多种驱动因素等方面发展。文章总结了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中的主要替代性指标,包括黄土磁化率、黄土粒度、植物硅酸体、孢粉组合、蜗牛化石、碳氧同位素和^10Be、黄土与古土壤。概述了当前对黄土—古土壤的时间标尺、末次冰期的短尺度气候事件以及东亚古季风变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REOF方法的辽宁气候舒适度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辽宁省50个气象站1964-200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适应东北地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及分级标准,得出辽宁省近45年历年人体各舒适度级别日数,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辽宁省气候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了各区域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根据前4个旋转倚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  相似文献   
10.
震前小震调制比空间异常消失的映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小震调制比方法的时空异常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近几年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变化与有感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利用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消失可进行有感地震甚至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