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氧化铝熟料粉尘的特性,介绍了中国铝业公司山尔分公司氧化铝熟料窑窑尾电收尘的改造情况及电收尘本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专家调查打分法,以具体的承德兴业造纸项目为例,初步探讨了清滞生产量化评价方法,程序以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对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和熟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O2、NOx、HCl、Hg、As、Ni、Pb、粉尘、二 的排放量均低于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规定限制,与空白试验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烟气中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没有显著增加.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满足相关规定,熟料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因此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是一种环境友好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对含锌粉尘进行了处置。通过掺入不同量的含锌粉尘煅烧成水泥熟料,探讨含锌粉尘中重金属离子对水泥熟料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锌粉尘中的Zn离子可以被有效固化在水泥熟料中,固化率最高可达98.11%;Zn离子在水泥净浆中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的规定限值,故水泥熟料固化的危险废物在使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含锌粉尘的加入降低了f-Cao的质量分数,改善了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在熟料中,各矿物相对重金属元素的固化存在选择性,Zn离子在中间相中的固化率至少为73.04%,远高于其在硅酸盐相中的固化率;同时,背散射图像也表明,Zn离子主要存在于中间相。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含锌粉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取自华新水泥厂协同处理危废生产的水泥熟料,掺入5%的石膏进行球磨使比表面积达到350±10m^2/kg制备熟料样品,测定和分析了样品的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其砂浆成型后的物理性能和浸出毒性。结果表明:熟料样品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和石膏,并且凝结时间正常,强度达到52.5等级以上,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固化作用,浸出毒性均远低于国标的限值。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对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詹铁蕾  李淑英 《环境工程》2012,(Z2):323-324,433
依据废渣特性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废渣成分以及采用废渣配料前后生料、熟料的成分分析及性能测试,调整生料配比和改变水泥窑操作工艺,通过生产实践数据分析,说明了利用钢渣和粉煤灰作为铁质和铝质校正材料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不仅可以提高水泥熟料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和产品综合能耗。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转炉钢渣配烧水泥熟料,可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水泥产量和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了钢渣配烧水泥熟料的理论依据、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熟料分析检验,以及试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8.
低环境负荷型高性能水泥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泥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地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低环境负荷水泥生产技术。研究表明:水泥工业对资源、能源地消耗和环境负荷影响很大,鉴于导致环境负荷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根据材料学、热学和环境学等交叉学科入手提出了低环境负荷型水泥生产技术,为水泥工业降低环境负荷和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或思路。  相似文献   
9.
隋秀文  邵帅  张芸  张树深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592-2598
本文研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系统的 效率,并对余热发电前后每个系统的效率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各个系统的资源能源利用程度以及余热发电工程对每个系统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诊断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 损失发生位置并发现系统的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为管理者实施节能降耗的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前,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 效率分别为4.5%、1.4%和33.7%;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后,效率分别为7.8%、2.8%和38.1%.余热发电工程可回收回转窑系统总投入 的3.7%,同时使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 效率分别提高3.3%、1.4%和4.3%.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hosphogypsum for the Portland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osphogypsum and raw materials for rotary kilns was performed. Phosphogypsum, in quantities of 1%, 2%, 3% and 5%, was added to raw meal from regular production of rotary kiln and then the homogenization of raw meals and their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was done. High temperature DTA and thermo‐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lso. Raw meals without 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phosphogypsum have been laboratory sintere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rtland cement clinkers has been defined and potential clinker phase composition has been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Bogue's formula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Results are very encouraging regard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rtland cement clinker quality. Phosphogypsum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as mineralizer in cement production, because with its addition, better composition of Portland cement clinker at the same sintering conditions could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