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43篇
综合类   664篇
基础理论   16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Understanding complex systems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ir conserva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s commonly support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s and, by extension, their conservation. Modeling, however, is largely a social process constrained by individuals’ mental models (i.e., a small-scale internal model of how a part of the world works based on knowledge, experience, values, beliefs, and assumptions) and system complexity. To account for both system complexity and the diversity of knowledge of complex systems, we devised a novel way to develop a shared qualitative complex system model. We disaggregated a system (carbonate coral reefs) into smaller subsystem modules that each represented a functioning unit, about which an individual is likely to have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his modular approach allowed us to elicit an individual mental model of a defined subsystem for which the individuals had a higher level of confidence in their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The challenge then was to bring these subsystem models together to form a complete, shared model of the entire system, which we attempted through 4 phases: develop the system framework and subsystem modules; develop the individual mental model elicitation methods; elicit the mental models; and identify and isolate differences for exploration and identify similarities to cocreate a shared qualitative model. The shared qualitative model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model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complex system change.  相似文献   
2.
识别所有影响其长期安全的有关因素,即特征(Features)、事件(Events)和过程(Processes)(FEPs),是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关键过程之一。我国目前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评价中未开展FEPs识别和景象开发。拟以飞凤山处置场为例,选择自下而上方法的构建方法,对如何建立我国的低中放废物处置FEPs清单进行了探讨。并以最新发布的NEA国际FEPs清单(3.0版)中提出的基于外部因素和处置组成(废物包、处置场、岩石圈和生物圈)的分类方案为基础,结合飞凤山处置场的近地表处置及其环境特征,建立了该处置场的FEPs清单。  相似文献   
3.
基于各3种采集环境样本、国家标准物质的土壤和沉积物,以当前环境监测行业常用的3种消解方法,探讨20种混合酸系统条件在消解条件变化中对复杂样本硒元素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土壤和沉积物消解的组合为王水系统(盐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3∶1∶1∶1∶1),各消解法的处理结果部分(n=5)∶水浴法消解时间仅需0.5h,总处理时间2h,准确度回收率达101%~104%,精密度RSD为1.95%~2.20%;电热板法总处理时间较长(7.5h),回收率106%,RSD偏高为8.46%,不推荐使用;微波法处理的总时间亦长达7.0h,回收率93.8%,但精密度亦偏高为8.24%,因此采用水浴法应用于环境样本的测定。该优化消解方法已直接应用于环境中农业、建筑用土和管道淤泥沉积物的3种样品类型前处理,利用同一优化条件即可快速对应土壤和沉积物性质样品,单次可批量处理72~84个样本,解决高通量样品痕量硒测定需求,提供环境污染监测和检测行业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废荧光灯管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大部分废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主要在指定的法规、有效的政策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废荧光灯管回收处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多渠道回收、建立资金及资金补贴机制以及技术手段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回收难的问题,并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进行分析,垃圾中重金属的存在直接影响其有效利用,不断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将分拣垃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生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6.
张燕 《能源环境保护》2014,(3):42-44,53
通过对包头市外五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对垃圾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生活垃圾处理菌剂在外五区生活垃圾处理上的可行性与适应性,为解决该地区生活垃圾的快速无害化处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法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镉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镉在土壤环境体系中存在复杂多变的形态,文章介绍了土壤镉污染对生物体的危害性及其修复方法,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城镇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介绍了我国古代在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和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杰出成就,回溯了从原始社会末期,早期城市雏形出现到城市排水、排污设施的发展、完善,使我们得到启迪,以便更好地解决城镇环境问题,做好排水、排污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废旧荧光灯管因含汞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若采取不当方式回收处置对环境存在污染隐患,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废旧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结合上海市的废旧荧光灯管产生及回收处置现状,针对法规、政策、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源头控制、多渠道回收、建立豁免管理制度以及基金补贴机制等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的回收难问题和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中指标标准化通常采用极差标准化等方法,这类方法默认各区域集约临界值相同,从而使得评价中区位好的区域土地集约水平高于区位差的区域。基于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理论提出新的指标标准化方法,指出传统指标标准化方法的问题,并以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因禀赋差异造成的单项指标理想值(临界值)的差异,弥补了传统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集约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参照物为区域土地集约临界点,理论基础是级差地租Ⅱ;区位不同导致区域间土地利用强度存在差异,它是级差地租Ⅰ的一类现象,这类差异可称为"禀赋差异";每个区位点适度指标标准化值Y与该区位指标现状值x11和集约临界点x1有关,与其他区位指标现状值无关;传统标准化方法将指标现状值或现状平均值设为集约临界值,没有考虑不同区位集约临界点差异,因而空间分异结果更符合土地收益空间分异规律;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分异研究表明该方法在空间分异、集约度绝对值和区县集约度比较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更符合不同区县耕地利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