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较详细地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都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 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某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详细剖析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有害影响及机理,概述了其活性的鉴别方法和以色谱为主的检测分析方法。最后,结合雌激素降解的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等进行分析,指出环境内分泌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迁移、降解;一般情况下多数不易降解、易富集;研究其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从鲫鱼(Carassius auratus)成熟鱼卵中提取卵黄脂磷蛋白并制备抗卵黄脂磷蛋白抗血清.用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分子筛凝胶层析相结合的两步层析从经17b-雌二醇诱导的雌鱼血浆中提纯卵黄蛋白原.免疫印迹反应显示卵黄脂磷蛋白和卵黄蛋白原都与抗卵黄脂磷蛋白抗血清有特异的反应.以抗卵黄脂磷蛋白抗血清作为抗体,卵黄蛋白原作为竞争抗原建立了间接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来检测雄鱼血液中卵黄蛋白原含量.该方法可测的最低浓度为7.8ng/mL,工作范围为0.39~25m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为6.5%和7.5%. 相似文献
3.
4.
双酚A体外类雌激素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体外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了双酚A(BPA)的类雌激素活性,并用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周期分析、他奠昔芬拮抗试验和凋亡检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BPA有明显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细胞周期分析BPA组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BPA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可被Tam拮抗:BPA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提示BPA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BPA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影响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过程,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5.
将金鱼(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0.1mg/L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0.5mg/L氯氰菊酯21d后,尾静脉取血,离心分离获得血浆,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金鱼血浆中是否有卵黄原蛋白产生,同时测定金鱼生殖腺指数、γ-谷氨酰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雄性金鱼血浆中未检测到卵黄原蛋白,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均能诱导雄性金鱼分泌卵黄原蛋白,而且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明显降低了雄鱼生殖腺指数,4种农药均能够明显抑制精巢γ-谷氨酰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由此可见,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潜在的环境雌激素活性和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6.
辛基酚的体内类雌激素活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体内大鼠子宫增重试验检测辛基酚(OP)的类雌激素活性,并对其观测终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OP经大鼠体内染毒,可引起大鼠子宫湿重、子宫内皮细胞厚度、子宫腺数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三条染毒途径检测敏感度腹腔染毒>经皮下染毒>经灌胃染毒。 相似文献
7.
8.
应用HPLC及HPLC MS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小鼠肝匀浆中的代谢动力学、酶动力学特征并进行了代谢产物鉴定.测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雄性小鼠肝匀浆中的t1 2为73 72min,Km为(73 52±24 11)μmol·L-1,Vmax为(2 85±0 62)μmol·g-1·min-1);在小鼠雌性肝匀浆中t1 2为144 37min,Km为(275 02±64 97)μmol·L-1,Vmax为(6 18±2 30)μmol·g-1·min-1).实验鉴定出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及邻苯二甲酸甲丁酯.实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在肝脏中代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和评价多种环境激素对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对雄性鲫鱼卵黄蛋白原诱导作用探讨了17β-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辛基苯酚等几种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环境影响.确定了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混合物由单个化合物等毒性固定浓度比例混合而成,实验得出的混合物效应与通过浓度相加或反应相加作用模型计算得出的混合物效应比较.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证明了类雌激素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即使在单独作用无显著效应的较低浓度下也可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混合物效应可通过两类模型预测.由于环境污染物组成往往不明确,通过浓度相加作用模型预测的结果较为保守,在环境风险评价中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