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完全免费   547篇
  综合类   18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59,自引:10,他引:2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从田块-农场-流域或景观-区域或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约束因素分别是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依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总被引:216,自引:4,他引:2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对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方法产生的背景、理论、计算方法和近期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详尽综述了该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理论思想的角度全面、新颖,实现了对生态目标的测度及极强的可操作性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与传统经济指标相脱离的生态偏向性、静态性、忽视污染的生态影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其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动态性、多指标的整合性、污染影响分析等渐趋完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77,自引:13,他引:1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108元和11540.60×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1,自引:8,他引:1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对多因子赋权时计算繁琐、工作量大、未考虑多个评价对象间联系等缺陷,提出利用熵权法对多评价目标因子赋权的新思路.利用三峡库区城市江段1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比较了利用熵权法与传统的评价因子赋权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涉及多个评价对象时,采用熵权法对各因子赋权,只需1次计算即可,无需对每个监测点进行权重计算,从而使模糊评价过程大大简化,评价的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本研究也为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水安全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区域水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利用半结构化的决策理论与模糊优选方法对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方案进行评价 .最后本文以典型的水资源紧张的宁夏为例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宁夏水资源利用中各方案的满意排序  相似文献
7.
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3,自引:2,他引:9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分析西藏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及其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基础上,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其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人口承载力、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环境负荷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其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西藏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7,自引:9,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81,自引:5,他引:7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76,自引:10,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旭音  王禹  陈骏  孙成  许乃政 《环境科学》2003,24(1):121-125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艾氏剂、狄氏剂、六氯苯、七氯等在几乎所有的样品中均被检出.其中β-HCH、p,p'-DDE和六氯苯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6.572ng/g、1.432ng/g和2.158n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数据表明太湖沉积物的HCHs、DDTs比报道的中国江河沉积物高,但低于海湾沉积物.根据海洋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