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5篇 |
免费 | 1121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5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334篇 |
综合类 | 2122篇 |
基础理论 | 491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174篇 |
社会与环境 | 457篇 |
灾害及防治 | 1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3篇 |
2024年 | 146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68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定量为主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不同城市群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度。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整体协调度不高,绝大部分属于轻度失调类,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协调度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递减的梯度变化,而社会与经济的滞后性影响力却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第三,协调度呈现"三高两低"的城市集聚格局,其中3个协调度高值城市集聚群分别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2个协调度低值城市集聚群位于内陆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is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roposed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d mitigation measures. It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lanning tools today, but its ability to promot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largely unexplored. We studied the ecological component of the Israeli EIA system by reviewi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52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EISs) produced since 1995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guidelin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both EISs and guidelines was determined using a simple scoring approach. Lack of quantitative data, meaningful analyses, and ecosystem perspective was apparent throughout. Many EISs failed to perform field surveys and their qualitative nature hampered meaningful impact prediction. Most EISs concentrated on aesthetic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did not assess their feasibility and likely success. Most of these flaws reflect poor standards rather than true scientific limitations. Guideline quality scor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EISs; second was the involvement of an ecological consultant in preparing the EIS. We found a decreasing trend of EIS quality scores over time. Improvements in EIA procedures, 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 guideline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ecological consultation, are important for upgrading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so that the potential of EIA to advanc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反映近海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对2018年3月采集的海口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了粒度、有机碳(OC)和7项重金属等环境要素分析,探讨了各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海口湾表层沉积物中铜(Cu)、铅(Pb)、锌(Zn)、镉(Cd)、铬(Cr)、汞(Hg)和砷(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1 mg/kg、27.1 mg/kg、63.7 mg/kg、0.06 mg/kg、41.5 mg/kg、0.050 mg/kg和12.79 mg/kg。Cu、Pb、Zn、Hg与OC含量之间呈较好的正相关性,Cu、Pb、Zn和Cr等重金属元素更易在细粒级的沉积物中富集,Cd和Hg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以沿岸河流、工业与城市等为主的点源入海排污,而Cr和As含量分布受入海排污的影响较小。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海口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和Cr均为清洁无污染,Hg和As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海口湾表层沉积物中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Hg> Cd> As> Pb> Cu> Cr> Zn,总体表现为中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景国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6):23-3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国际责任与担当,中国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否降低碳排放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该研究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19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促进地区经济低碳发展。相对非试点地区而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了24.94%。② 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大的地区而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而中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小的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则并不显著,无论地区行政等级高低以及经济规模大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能够降低碳排放,且在行政等级低的地区、经济规模大的地区其试点政策效果更加明显。③ 传导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传导机制。④ 拓展分析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够降低其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并且在东部、西部地区其政策效果明显。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范围;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在碳减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应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淑惠;孙燕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10):187-198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该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构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体系,采用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①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下,新基建投资均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并产生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②不同类型的新基建投资赋能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创新基建和融合基建驱动作用显著,而信息基建的赋能效果不明显。③新基建投资还可以通过创新要素集聚、能源效率提升和数字金融助推三种传导机制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中国各省份可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促进形成新基建赋能联动机制以及打通新基建传导路径等途径增强新基建对本地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赋能效应,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是滨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天津平原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沿永定新河、海河干流和独流减河3条入海河流海陆方向开展堤外土壤盐分采样调查,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分析海陆方向土壤盐分的空间梯度和变异特征,以期为天津生态保护修复和陆海统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碱化度整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重度及以上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海岸线向陆地纵深15 km的滨海新区,其中盐土、重度碱化土主要分布在大港距海10 km内、塘沽与汉沽距海5 km内;中度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独流减河沿线距海15~60 km内;轻度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海河干流沿线距海10~60 km内。土壤阳离子以Na+为主;从海岸线向陆域方向,土壤阴离子从以Cl-、 SO 4 2 - 为主逐步过渡到以 SO 4 2 - 、 CO 3 2 - + HCO 3 - 为主。独流减河一线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氯化物和氯化物-硫酸盐为主;海河干流中部平原区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苏打为主;永定新河一线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氯化物和苏打-硫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7.
The dominant use of coal in power sector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mbient air monitoring for the two size frac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RSPM) and non-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NRSPM) in the downwind and upwind directions of a large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in central India, was carried out. Collected samples of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analyse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ically for 15 elements. Spatial variability in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RSPM and NRSPM and the degree of enrichment of these toxic metals in RSPM were investigat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for the elements in RSPM and NRSPM and higher degrees of enrichment of the element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县级单元建成区用地绩效评价及其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浙江省县级单元建成区用地的绩效,并探讨其地域差异,论文采用AHP法、空间分析法,得到研究结果为: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四个维度的土地绩效评价框架;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于离散;综合绩效呈现四种不同的空间模式;用地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城市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工业化水平提高,子绩效中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而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则体现出相反的两极分化特征;在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辐射效应、周边地区的功能承接等机制影响下,H-H绩效和L-L绩效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土地利用协调性,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低水平自组织优化机制也可能具有较高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重庆段)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漠化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与RS技术分别分析了喀斯特岩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土壤类型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石漠化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石漠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为17 376.5 km2(3765%),以高度和极敏感类型为主。(2)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水平地域差异特征,整体上呈现弧状 条带性分布。东北部和南部最为敏感,中西部基本为不敏感地区。(3)研究区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局部地区受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影响,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