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0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 相似文献
2.
3.
模拟不同镉锌污染与有机肥(猪厩肥)施用水平,进行春小麦盆栽试验,采用Tessier法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时在同水平Cd(Zn)污染下,外源Zn(Cd)含量的增加使土壤中有效态Cd(Zn)的含量提高,小麦籽粒中Cd(Zn)含量增加(降低),而小麦籽粒产量均下降,差异极显著.施入猪厩肥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Zn、碳酸盐态Zn含量;降低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的含量.小麦籽粒中Zn含量并没有完全随土壤中有效态Zn增加而增加,在Zn/Cd为100~1000的处理中,施用猪厩肥反而降低了小麦籽粒中Zn含量;除Zn/Cd为100~10的处理中小麦籽粒中Cd含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处理中,施用猪厩肥小麦籽粒中Cd含量均有所增加.猪厩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Cd、Zn污染土壤中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以及公园等7种土地利用方式共630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锌积累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7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锌的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园>果园>稻田>绿化地>菜地>自然土壤>麦地。占样点大多数的麦地和自然土壤的锌含量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而公园、果园、稻田和菜地土壤锌含量则显著高于背景值。与土壤锌含量基线值相比,公园、果园、菜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25.8%、23.8%、9.7%,其它利用方式的土壤超标率并不严重。石景山、昌平、朝阳、丰台4个区是超标样点集中分布的地区。金属冶炼、交通以及垃圾填埋可能是导致土壤锌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对应采样方法研究葫芦岛锌冶炼厂周围地区土壤、蔬菜中Pb、Cd、Hg、Zn、Cu的含量,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的方法对锌厂周围人群食用蔬菜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锌厂周围蔬菜已经受到了重金属的严重污染,仅通过消耗蔬菜,锌厂周围成人居民Pb、Cd、Hg、Zn、Cu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74.3、301.4、1.322、5263、292.5 μg·d-1;儿童Pb、Cd、Hg、Zn、Cu的平均摄入量为446.8、234.5、1.029、4095、227.6 μg·d-1.目标危险系数(THQ)评价表明,葫芦岛锌厂周围人群摄入Pb、Cd的目标危险系数大于1,存在Pb、Cd的健康风险;锌厂周围成人和儿童食用蔬菜而摄入重金属的TTHQ分别为5.79~9.90、7.6~13.0,蔬菜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已经使锌厂周围的居民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应采样方法研究了葫芦岛锌冶炼厂周围土壤、蔬菜中Hg、Pb、Cd、Zn、Cu的含量及其在土壤-蔬菜中的传递,分析了土壤、蔬菜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发现锌厂周围土壤、蔬菜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蔬菜可食用部分Hg、Pb、Cd、Zn、Cu的含量(以鲜重计)最高可分别达到0.013、5.476、2.852、41.16和1.515 mg/kg.通过转移因子的比较分析,锌厂周围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的转移能力为Cd>Zn>Cu>Pb>Hg,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叶片中的转移能力高于蔬菜的其它器官.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锌厂周围的大气.蔬菜叶片中的Pb可能部分来源于大气,而汞则主要来源于大气. 相似文献
8.
利用净产酸试验(NAG)和净产酸潜力试验(NAPP)方法,研究了广东乐昌铅锌尾矿的产酸潜力.该尾矿的黄铁矿的硫和总硫含量分别为12.57%和18.68%,NAG和NAPP值分别为H2SO4 220 kg·t-1和326 kg·t-1,NAG和NAPP的试验结果都表明该尾矿有着很高的产酸潜力.由于黄铁矿硫不会完全被氧化,NAG比NAPP可更为准确地预测尾矿的产酸潜力.2个剖面的分析表明,因氧化难以进入尾矿深部,酸化主要发生在尾矿表面0~20cm,且对下层尾矿的影响很小.尾矿的pH值与EC值显著负相关,表明酸化促进乐昌尾矿中盐分的溶解和重金属的迁移,在酸化的表层,有效态Pb、Zn、Cu和Cd含量显著高于未酸化的下层,而Pb、Zn、Cu和Cd的总量却显著低于未酸化的下层. 相似文献
9.
铜、锌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泽蛙蝌蚪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u〉三唑磷〉Zn。Cu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8,0.70和0.43mg/L;Zn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0.0,51.0和46.5mg/L;三唑磷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3,5.47和5.30mg/L。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与Zn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Cu与三唑磷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Zn与三唑磷,Cu与Zn及三唑磷同时共存时的联合毒性,24h时为拮抗作用,48和96h时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ve(Bivalvia:Veneridae))分别在不同系列Zn和Pb浓度下培养20d,每间隔5d测定菲律宾蛤仔体内Zn、Pb含量.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水体Zn浓度100μg/L以下Zn积累量低,在水体Zn浓度为200μg/L时Zn积累量高.菲律宾蛤仔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以下暴露5dPb积累量低,但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中暴露15d,菲律宾蛤仔体内Pb含量可达对照组的5倍.可见,菲律宾蛤仔对Zn、Pb的积累量不仅与水体中Zn、Pb浓度有关,而且与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