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环境法、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赔偿权利人、磋商程序、资金管理、诉讼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环境修复后评估等方面所面临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周边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海南省这方面的信息相对较为缺乏.本研究选取了海南省三座典型的垃圾填埋场,探究了渗滤液及周边地下水中磺胺类(SAs)、喹诺酮类(QNs)、林可酰胺类(LCMs)和四环素类(TCs)共17种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并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三座典型垃圾填埋场中,LCMs类抗生素的平均检出率达70.83%,高于其他三类抗生素,其中林可霉素(LIN)、克林霉素(CLIN)和磺胺嘧啶(SDZ)的平均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达83.33%、58.33%和58.33%.(2)同一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样品和周边地下水样品中检出的抗生素种类和总浓度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渗滤液样品中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的抗生素为LIN(1 495.80~10 648.80 ng/L)、SDZ(1 473.07~5 910.07 ng/L)和磺胺二甲基异嘧啶(SIM,518.67~1 807.73 ng/L);周边地下水样品中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的抗生素为SIM(ND~58.10 ng/L)、磺胺喹恶啉(SQX,ND~17.77 ng/L)、西诺沙星(C...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某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栏舍开展每个季节的栏舍氨排放浓度监测,并核算各季节每只蛋鸡的小时栏舍氨排放量和日栏舍氨排放量。结果表明:(1)氨排放浓度和每只蛋鸡的小时栏舍氨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即白天高、夜间低,主要受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2)氨排放浓度和每只蛋鸡的小时栏舍氨排放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夏季氨排放浓度低但每只蛋鸡的小时栏舍氨排放量大,冬季正好相反,这与该蛋鸡养殖场采用机械通风有关;(3)4个季节每只蛋鸡的日栏舍氨排放量平均为0.372g/(d·只),较国外同为清粪带式结构的蛋鸡栏舍高,建议提高清粪频率。  相似文献   
4.
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收集了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4月)环境空气中6项常规污染物、PM2.5水溶性离子和VOCs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参数,分析了特殊排放情境下低浓度地区PM2.5组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疫情期间,海口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较好,6项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改善率介于9.5%~27.6%之间;(2)海口市PM2.5水溶性离子中,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38.9%和34.8%,其余离子小幅降低;(3)疫情期间,工业企业生产和交通活动的降低明显有助于乙烷、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体积分数及贡献率的降低,而对芳香烃的降低效果不如内地明显;(4)虽然管控减排对体积分数较大的低碳烷烃改善较明显,但体积分数较小的烯烃尤其是乙烯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贡献率反而出现上升,是未来研究区域内控制臭氧的关键;(5)管控期间O3浓度日变化明显减弱,与NO2和主要VOCs...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9年三亚城区站点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水平、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PM2.5浓度下的特征,探讨了气象因子对离子组分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解析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三亚城区总水溶性离子(TWSI)质量浓度为8.173 μg·m-3,占ρ(PM2.5)的58.4%,各离子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ρ(SO42-) > ρ(NO3-) > ρ(K+) > ρ(NH4+) > ρ(Na+) > ρ(Cl-) > ρ(Ca2+) > ρ(F-) > ρ(Mg2+) > ρ(NO2-),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NH4+(SNA)和K+为主要离子组分,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0.0%,海盐粒子Na+及Cl-之和占比为14.7%,且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TWSI季节浓度变化特征明显,秋季最高,春冬季次之,夏季最低,主要与秋冬季风速较大、主导风向转为东北风,易受外来传输有关;SO42-在各个季节均是浓度及占比最高的离子,硫氧化率(SOR)的日均值均大于0.1,存在显著的SO2向SO42-转化的过程;PCA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城区水溶性离子主要受海洋源、二次源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5-2019年三亚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亚市O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亚市O3浓度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标准状态),超标天均为轻度污染,多发生在秋冬季。O3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风向密切相关。6-8月气温较高,主导风向为偏南风,O3及其前体物以本地排放为主,O3浓度较低;秋冬季盛行东北风,易受到来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影响,O3浓度相对较高。当日最高气温为20~30℃、日均相对湿度为65%~85%、日均风速为3~8 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三亚市发生O3超标的概率较高。台风外围和冷高压南下是导致三亚市O3超标的2种典型天气形势。经聚类分析得到,2019年2个污染过程气团输送路径均来自东北方向,潜在源区分析WPSCF与WCWT的高值区一致性较好,均表明珠三角地区是三亚市重要的O3污染潜在源区,需要加强与珠三角地区O3污染的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9年五指山背景点、海口市和三亚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省背景区域和重点城市O3及其前体物NO2污染特征;结合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五指山背景点VOCs的时间变化规律、O3浓度高值月份O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x的污染特征以及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O3是影响五指山背景点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五指山背景点O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与海口市和三亚市显著相关.背景点NO2月均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城市点,然而背景点和城市点O3月均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背景点O3变化与风向密切相关,春夏季偏南风频率较高,O3浓度相对较低;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易受内陆污染输送影响,O3浓度较高.五指山背景点春夏季VOCs体积分数低于秋冬季,但对应的OFP高于秋冬季;其中异戊二烯夏季体积分数显著高于秋冬季,且其夏季体积分数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比例最高,对应的OFP贡献率可达70%以上,O3则表现出秋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的特征.11月O3高浓度时段乙炔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较清洁日出现较大上升,同时其对应的OFP显著上升.VOCs优势物种和OFP主要贡献物种的分析结果表明,O3高浓度时段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挥发排放源对五指山背景点VOCs的化学组成和OFP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5年水稻垦殖都提高了土壤肥力.不同施肥措施水稻土的pH提高了0.9~1.3个单位.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龟达到8.19~1O.13 g·kg-1,全氮含量达到0.89~1.20 g·kg-1,有机碳与全氮含最都有明显提高,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在0.25~0360 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2.2~20.9 mg·kg-1之间,化学磷肥的培肥效果好于有机肥(猪粪),有机无机磷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库.土壤全钾还未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在40.4~142.5 mg·kg-1之间,不同施肥措施除氮钾肥处理外都造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4种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领域的进展,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适用范围和不足,并简要介绍了水体中的重金属通过水生植物进入食物网的生态过程,最后展望了提升水生植物蓄积重金属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热带地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利用三亚市2019年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对O3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日均体积分数范围为2.05×10-9~19.74×10-9,且以烷烃(71.4%)和烯烃(20.5%)为主.②VOCs优势物种丙烷、正丁烷、乙烷、异丁烷、乙烯、乙炔、苯和甲苯的体积分数日变化均呈早晚双峰的特征;φ(异戊二烯)呈白天显著高于夜间的特征,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光照变化基本一致.③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的是烯烃(70.6%),其中异戊二烯的OFP贡献率(41.9%)最大,其次是烷烃(19.9%).④春夏季φ(NO2)和φ(VOCs)均较低,难以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较高的φ(O3),秋冬季φ(O3)显著升高主要与东北方向污染物传输有关.⑤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源分别为交通源(46.52%)、溶剂使用源(18.25%)、植物源(12.36%)、工业源(11.99%)和燃烧源(10.88%).研究显示,三亚市环境空气中φ(VOCs)受交通源排放影响较大,应加强管制以削减环境空气中VOCs活性较大的物种,从而减少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