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PM2.5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2013年西安市13个监测站点的全年ρ(PM2.5)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分析了ρ(PM2.5)的时空分布,采用聚类分析、小波变换研究了ρ(PM2.5)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年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ρ(PM2.5)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冬高夏低的特点,而在空间分布上则以市人民体育场和草滩监测点所在区域为ρ(PM2.5)高值中心;ρ(PM2.5)在空间上可分为3大类,纺织城监测点单独为1类,经开区与草滩监测点为2类,另外10个监测点为3类,聚类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7994,显示聚类效果较好;在ρ(PM2.5)年际变化中,除了6月和7月以外,其他月份ρ(PM2.5)均值为147.29 μg/m3,日照时间短和静风是导致ρ(PM2.5)发生突变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尘土粒径与城市径流污染物关系密切,是地表污染物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地表径流水质和排水管网以及下游纳污河道的水环境。选取天津市西青区4个级别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共12个断面43个采样点,对道路尘土的采样方法进行规范化后,采集了5种下垫面,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机动车道)、隔离带内草地以及道路侧边绿化带等处的尘土或表土样品共129个。粒径分析表明,除支路之外,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各处尘土的平均粒径差异明显。各级道路不同下垫面上的尘土粒径主要分布在0~50μm范围内。在不同下垫面上,道路级别越高,尘土粒级分布越小且越集中,道路级别越低,尘土粒级分布范围越广。各断面的尘土粒径都呈非正态分布,主要呈双峰变化,少有单峰,峰值粒径主要出现在50μm和400μm左右,粒径最大值、最小值也与道路级别有关。一般地,同一断面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的尘土粒径范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粒径所占比例不同。不同级别道路粒径特征的差异主要受道路功能、周边环境和道路清扫方式的影响。快速路和主干路交通功能显著,汽车扬尘对尘土粒径的影响较大;次干路和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周边环境复杂,尘土累积量较多,粒径较大;机械水洗清扫可大大降低尘土总量和尘土粒级,而人工清扫对尘土总量和粒级影响有限。道路尘土粒径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与污染状况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可为城市道路清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98.7%,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和72.7%。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分析化肥厂爆炸事故背后的不安全动作。本文选取了2009-2018年间国内外发生的52起典型化肥厂爆炸事故。从发生时间的角度分析事故特性,发现白昼期间的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同时文章分析了运输卸料、车间操作、特种作业和管理人员4种作业类型的不安全动作,从发生频率和风险等级两个方面评估了不安全动作的综合危险度。结果表明13项不安全动作的综合危险度较高,需要重点预控。  相似文献   
6.
禾草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危害。为探究除草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模拟水稻自然生长的环境,评估禾草灵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禾草灵(200 μg L-1)处理4 d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8 d时,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变化,但土壤微生物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禾草灵(1 000 μg L-1)处理4天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8.9%,16.6%和10.2%;处理8 d后,水稻幼苗鲜重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13.5%和13.3%。本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禾草灵残留会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米曲霉接种到餐厨垃圾中生产水解酶,并利用此生物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对比分析了富含水解酶的餐厨垃圾(实验组)、中温灭活富含水解酶的餐厨垃圾(对照组A)和未发酵餐厨垃圾(对照组B)分别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情况;考察了实验组对污泥厌氧体系的促进效果;并运用3种模型对反应体系中底物的产甲烷潜力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实验组甲烷含量最高可达71.51%;挥发性固体单位累计甲烷产量为(308.46±19.47) mL·g~(-1),相比对照组A和对照组B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1.56倍和1.31倍。修正的Gompertz模型优于一级动力学模型和Cone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厌氧消化体系的最大甲烷产量,更适宜于拟合富酶餐厨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增塑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小分子助剂可以提升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制造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小分子助剂易迁移至外部环境且化学性质稳定,与生物体接触后,由于其亲脂的特性,易累积产生毒害效应.目前已有采用液液萃取法(LLE)或固相萃取法(SPE),建立了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溴联苯醚类塑料助剂在环境中迁移值的检测方法,但并无一种方法能系统地反应样品中多种小分子助剂的迁移值.本实验选取高分子工业常见且易迁移的1种抗氧化剂、1种阻燃剂、3种传统的增塑剂和1种环保型的增塑剂为测试对象,在LLE法基础上,改良了萃取溶剂和色谱条件.优化后的实验条件操作简便,并成功应用于环境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钙在环境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氧化钙(CaO2)作为一种兼具释氧性和氧化性的材料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修复中.本文综述了过氧化钙近年来在环境修复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从释氧剂和氧化剂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过氧化钙在底泥、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概括了过氧化钙纳米改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过氧化钙环境修复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热爆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氢作为绿色环保的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因其热分解爆炸危险性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过氧化氢在高温或与一些不兼容化学物质作用下,将会激发其热危险性,进而引发热失控反应,最终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过氧化氢热爆炸事故,简要概述了其热爆炸事故历程,并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过氧化氢热爆炸的研究进展。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失控模型和基于热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尤其对基于热失控模型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验研究方面,分析了高温条件下与杂质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的热危险性,包括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最后就过氧化氢热爆炸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