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杭州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12年杭州地区(杭州、桐庐、建德、淳安)大气颗粒物监测仪TEOM1405D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杭州、桐庐、建德、淳安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0.0±25.7、46.5±22.0、42.1±21.8、36.9±21.2μg·m-3,空间上呈现至北向南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受边界层高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4个站点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其中秋、冬季PM2.5超标日数高达80%左右.杭州地区PM2.5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出现时间与人们的早晚出行高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比不同站点PM2.5浓度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密集城市区域气溶胶浓度要显著高于乡村地区.通过拟合小时平均值最大出现频率得出杭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大气状态下PM2.5的浓度值为21.2μg·m-3.风向风速与PM2.5浓度的关系表明杭州主要以本地污染为主,桐庐受本地污染和区域输送双重影响,建德主要表现为区域输送.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敏  朱开玲  李洪波  张涛  肖天 《环境科学》2008,29(4):1082-1091
利用PCR-DGGE技术对2个季节(2006-04和2006-10)的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通过软件Glyko Bandscan分析DGGE图谱,4月份所有站位的条带数相近(约17条),多样性丰富;10月份,在冷水团范围以内站位的条带约16条,其多样性也较丰富;而在冷水团范围以外站位的条带少(约12条),其多样性较低.细菌16S rDNAV3区特征片段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共得到24条条带,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4条带分别归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在24条序列中有16条分别与变形细菌亚群的γ和δ-Proteobacteria相似,有5条与拟杆菌门相似.时空分析发现,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海水温度为7-12℃)的细菌群落组成和10月份(冷水团存在期)冷水团内部水体(海水温度低于10℃)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同(都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与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海水温度大于19℃)的(包括γ-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不同.优势菌群也存在同样的分布特点,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的优势菌群与10月份冷水团内部水体的优势菌群也相同(都是γ-Proteobacteria),而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不同的站位优势菌群不同.该海域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冷水团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上测量光谱进行赤潮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平洋东海岸加拿大温哥华海域56个观测站位现场实测的海洋表面光谱(400-800hm)反射率值和叶绿索、泥沙浓度资料,研究了赤潮发生时海面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趋势,以了解清洁水体与赤潮水体的不同特征。经过多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相对于清洁海水的海面光谱反射率,赤潮发生时海面光谱反射率曲线的荧光峰从685nm波长向710hm的红光波长位移;清洁海水海洋表面光谱反射率平均值在400-588nm之间比赤潮海水的平均反射率值大,在波长588nm处两值相交后,清洁海水的反射率值小于赤潮水体的反射率值,而在688nm处清洁海水和赤潮水体反射率值大小相等(大约为0.25),其后保持赤潮海水的反射率值在688—756nm之间一直高于清洁海水的平均反射率值。清洁海水和赤潮水体不同的荧光峰值以及不同的光谱反射率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用于监测赤潮的最佳波段选择。  相似文献   
4.
TRMM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的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TRMM 3B42 V6和V7两种版本的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的估算精度,了解TRMM卫星资料在中国南方湿润区的应用前景,利用2003~2010年V6和V7在鄱阳湖流域的降水产品以及同期实测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比二者在鄱阳湖流域降水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1)在年降水总量上,V6和V7的降水估算与实测降水差别不大,而在季和月降水尺度上,V6和V7的估算精度开始有所下降,但V7比V6结果要好一些,V7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比V6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高出0.1以上;(2)空间分布来看,V6和V7都能刻画出鄱阳湖流域降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但在修水流域和赣南地区,V6与实测降水偏差较大,而V7在这两个区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有较大改善。总的来说,在鄱阳湖流域,V7估算的降水精度比V6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及其产品大量进入海洋将对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现代遥感技术可实时获取溢油相关信息,在溢油应急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遥感平台及手段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遥感溢油监测现状,在遥感溢油监测向着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除依靠传统遥感(可见光/近红外,微波)外,需加强紫外遥感溢油监测研究,并注重高光谱和偏振溢油遥感。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食物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生态作用加以阐述,同时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如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水华过程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食物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微食物环研究进行了展望。微型生物及微食物环如何应对新型生态压力,尤其是对气候改变的响应策略将会是下一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桑沟湾溶解态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汞在海洋中可以通过海洋生物的呼吸、摄食和吸附等过程被利用,并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利用冷原子荧光光度法(CV-AFS)对2011年4月、8月、10月和2012年1月桑沟湾溶解态无机汞(DIHg)和溶解态有机汞(DOH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四个季节DIHg的浓度范围分别为52~865、131~359、31~134和22~119 pmol·L-1,DOHg的浓度范围分别为37~214、52~635、21~98和未检出~51 pmol·L-1。桑沟湾DIHg和DOHg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均呈现出从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桑沟湾DIHg和DOHg的周日变化与潮汐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影响桑沟湾DIHg和DOHg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大气的干湿沉降、与黄海的交换、活性气态汞(Hg0)在海-气界面的交换、表层水体发生的光化学还原反应以及养殖生物的清除等。通过初步计算,桑沟湾溶解态汞(TDHg)的存留时间约为(1.27±0.53)年,远远低于大洋。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汞的质量标准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桑沟湾没有明显的汞污染。但海产品体内富集的汞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生态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确保桑沟湾养殖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