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综合类 | 33篇 |
基础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废弃蛋壳和自制纳米Fe3O4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简称掺铁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Fe-CHAP),将其用于吸附含Pb2+废水。通过BET比表面积、FTIR和XRD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探讨了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如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在pH=5.0、0.03 g Fe-CHAP、150 mg/L Pb2+初始浓度、作用时间45 min和反应温度323 K等优化条件下,Fe-CHAP对Pb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8.59%和492.95mg/g。Langmuir等温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实验数据,相关系数高达0.99,饱和吸附容量高达1 111.11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行为,相关系数高达0.999;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值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种光催化体系光催化降解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以膨润土为载体,用酸性溶胶法合成TiO2纳米复合物,并利用该复合物作催化剂,在H2O2存在下进行光催化降解苯胺溶液。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UV/H2O2系统中对苯胺溶液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其效果优于纯TiO2;H2O2的存在提高了苯胺光催化降解速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佳摩尔浓度是5mmol/L;溶液pH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pH在中性范围内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该体系中苯胺能够有效地被降解,其光催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用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c/AAm)]水凝胶对较高较大浓度范围(10-6-10-2molL)的阳离子染料碱性藏花红(SafranineT)溶液的吸附过程和水凝胶经解吸后的再吸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增大P(AAcAAm)水凝胶的交联度和电荷比值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并强化了引发过程(initiationprocess)而抑制了协同过程(cooperativeprocess).水凝胶经解吸后, 其吸附能力大大地增强, 复合度(β)超过1, 约为1.5, 此时, 协同性和染料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餐厨垃圾中有机组分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铁盐水热炭化制备铁/炭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铁盐(Fe-SO4,FeCl3,Fe(NO3)3)对餐厨垃圾水热炭化物的形貌,以及氮、磷元素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研究了负载铁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铁盐在水热炭化过程中促进了餐厨垃圾转化生成多种纳米结构。铁的价态是影响复合物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价铁离子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和炭化过程有催化作用,从而促进壳核式结构的纳米线及微米球复合物的生成;而亚铁离子则导致可溶性有机物炭化形成空心纳米球结构。负载铁的化学形态主要受阴离子的影响:硝酸铁体系中铁主要以氢氧化物形式沉积、其他阴离子体系则以磷酸盐为主要形态负载。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氢氧化镁混凝特性的基础上,复配氯化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以高岭土配水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iPDA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絮体形成进行监测,探讨了单独使用氯化镁和硫酸铝以及二者复配使用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确定复配使用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浊度20 NTU,pH 11.5的高岭土配水水样,氯化镁、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分别为7.2 mg/L(Mg2+计)和3 mg/L(Al3+计);硫酸铝跟氯化镁复配使用时,先投加硫酸铝,间隔30 s后投加氯化镁,混凝效果较好;在镁离子最佳投加量7.2 mg/L时,铝和镁最佳质量比在1∶3~1∶2之间;镁铝复配时其FI值明显大于单独作用时,即絮体尺寸大小:二者复配硫酸铝氯化镁,而且复配条件下Zeta电位值在零电势左右浮动,浮动范围小,更利于聚集沉淀;镁铝复配时发生了协同效应,弥补了单独使用氯化镁混凝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硼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条件下,聚乙烯醇、碘和硼酸能形成稳定的蓝色复合物.在0~0.1mol/L硼酸含量范围内,该复合物的吸光度与其含量成正比.此方法可用于低含量硼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硅藻土光催化降解蒽醌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提高光催化剂的稳定性,选取硅藻土为载体,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蒽醌染料弱酸性艳蓝RAW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TiO2/硅藻土的光催化活性、最佳pH值范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型,平均粒径11nm,通过控制硅藻土加入量可以得到负载均匀的光催化剂.所制备的TiO2/硅藻土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对弱酸性艳蓝RAW的降解效果好于商品Degussa P25型TiO2,最佳pH值为4.0.该催化剂性质稳定,重复使用15次后,催化活性仅降低12.4%. 相似文献
10.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驱物、以黑珍珠2000或乙炔炭黑作为碳源,外加醋酸亚铁作为铁前驱物,合成了两种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FeNCB和FeNCC),作为MFC的阴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环电极分析FeNCB、FeNCC和Pt/C的ORR催化活性的差异,并用MFC验证其差异.结果表明,FeNCB性能与Pt/C相当,优于FeNCC,其催化路径是通过4电子途径催化氧还原反应;MFC-FeNCB性能略优于MFC-Pt/C,显著优于MFC-FeNCB有助于MFC的扩大化,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 212.8mW·m~(-2),开路电压为0.875 V,电池稳定电压为(0.500±0.025)V.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光谱、拉曼光谱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合物中碳纳米管管径的大小、铁氮掺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氧含量是引起制备的复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