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4篇 |
免费 | 733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6篇 |
废物处理 | 34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1345篇 |
基础理论 | 393篇 |
污染及防治 | 216篇 |
评价与监测 | 40篇 |
社会与环境 | 38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7篇 |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搬迁区绿化带土壤铜污染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工业搬迁区主要道路两旁绿化带土壤由于历经老工业企业的变迁和环境的污染破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地区环境的历史变迁及重金属污染状况起到指示作用。采集沈阳铁西老工业搬迁区绿化带土壤及其绿化乔木和灌木植株样品,分析土壤中铜的总量及生物有效态含量,同时分别分析了绿化乔木(8种)和绿化灌木(6种)植株根、枝条和叶片的含铜量。结果表明,搬迁区绿化带土壤中含铜量为29.14~166.95mg/kg,显著高于沈阳市土壤铜元素的背景值;土壤有效态铜为0.23~1.72mg/kg,达到中等水平(0.3~1.0mg/kg)的占采样点总数的70.0%。数据还显示,绿化乔木和灌木对铜的蓄积能力依品种不同差异显著,同种植物不同部位(根、枝条和叶片)对铜的富集能力不同;总体上,绿化乔木植株体内含铜量的分布规律为根叶片枝条或叶片根枝条,绿化灌木植株体内含铜量的分布规律为根叶片枝条。对铜蓄积能力较强的绿化乔木为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 Lindl.)、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和银杏(Ginkgo biloba),对铜蓄积能力较强的绿化灌木为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和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Atropurpurea)。 相似文献
6.
采集广东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WI-A)和二期(WI-B)的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底渣和烟气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砷、镉、钴、铬、铜、汞、镍、铅、锌共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呈现4类不同的迁移特征,钴、铜、镍、铬主要迁移至底渣中,锌、砷、铅主要迁移至底渣和飞灰中,镉主要迁移至飞灰中,汞主要迁移至飞灰和烟气中。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对除汞以外的重金属治理效果明显。WI-A和WI-B垃圾中的汞分别约有28%、37%随烟气排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厦门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炉渣和烟气样品,分析垃圾组成成分及各组分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垃圾中以厨余、橡塑类和纸类为主,共占到垃圾干基的78.08%,重金属含量大小次序为Zn〉Cu〉Pb〉Cr〉Ni〉Cd〉Hg;垃圾渗滤液中除Zn外,其他金属的含量都较低,一厂渗滤液中重金属Ni、Zn迁移量较大,分别达到24.46%和8.52%。二厂渗滤液中重金属的迁移有相同的趋势,但含量相对较高。垃圾焚烧后其重金属主要分布在飞灰和废渣中,烟气中的含量非常少,不同金属的含量均有差别,这与金属的性质有很大关系;通过浸出毒性分析,飞灰中重金属酸溶态含量多,容易浸出,属于危险废物。同时,不同烟气处理工艺产生的飞灰的重金属浸出量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探寻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持续、稳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治理政策,但我国环境治理整体效果仍然欠佳。自从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了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会放松对环境管理,导致环境治理高投入低成效。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府在制定相关环境治理政策时带有区域性特点,迫使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迁移至环境规制相对薄弱的地区,由此产生污染迁移的现象。基于此,对2003—2017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环境污染总指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讨,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规制、省际产业转移对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总体上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直接效应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当某省环境规制强度增加,环境污染总指数会降低,从而引起污染向相邻省份转移,造成相邻省份的环境污染总指数上升。②省际产业转移整体上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直接效应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当某省的产业转移到相邻省份时,会缓解本省环境污染,却加重相邻省份的环境污染程度。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于各省区市的环境管控,统筹各区域的联防联治机制。产业转移承接省份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省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还要考虑入驻企业自身污染排放处理能力,并将污染排放指数纳入筛选条件。同时,产业转移承接省份要引入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团队等,运用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搬迁化工企业场地污染调查数据,应用跃迁概率地质统计工具(T-progs)建立了溶质迁移地质统计模型,对该场地氯苯污染进行了不确定评估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场地地下水氯苯污染主要集中在场地的北部和南部,模拟初期场地北部污染羽中心氯苯最高质量浓度为1 240mg/L,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随时间迁移扩散,100年后该污染羽氯苯最高质量浓度降低到1 030mg/L,但污染羽整体迁移速度较慢。地质统计模型不确定评估结果显示,100年后污染羽在最小分布条件下的氯苯最高质量浓度约为540mg/L,最大分布条件下约为1 207mg/L;场地氯苯污染风险集中在场地东北部和西南部区域,与地下水流动方向一致,但受场地非均值影响,氯苯阀值捕获风险区分布呈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10.
梅易豪;米热扎提江·喀由木;段桂兰 《生态毒理学报》2025,(2):310-327
轮胎磨损颗粒化合物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及其衍生物6PPD醌(6PPD-Q)已成为日益引起关注的新污染物。由于橡胶相关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6PPD和6PPD-Q已被确定在环境基质中普遍存在,具有生物毒性和生态健康风险,并可通过多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健康构成威胁。复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臭氧浓度、水文条件以及生物作用等会对境介质中6PPD/6PPD-Q的浓度、分布及转化产生影响,且6PPD/6PPD-Q易与其他污染物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其环境行为。本文综述了6PPD及其氧化产物6PPD-Q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总结了其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转化机制,如光解与微生物还原等,并重点阐述了6PPD/6PPD-Q的生态毒性与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此类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管理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6PPD/6PPD-Q的生物毒性效应、机制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