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理论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75%戊唑·嘧菌酯可溶性粉剂对意大利蜜蜂、玉米螟赤眼蜂和家蚕的急性毒性和初级风险.采用国标《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2014)中的4种方法,包括饲喂法(蜜蜂经口)、点滴法(蜜蜂接触)、药膜法(赤眼蜂)和浸叶法(家蚕),分别测定了该农药对上述3种非靶标昆虫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国标《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NY/T 2882—2016)把这些结果用于该药的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5%戊唑·嘧菌酯可溶性粉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48 h半致死剂量(48 h-LD50)为>105μg·蜂-1,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为65.9μg·蜂-1,对蜜蜂的风险可接受(风险商(RQ)=0.135≤1).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24 h半致死用量(24 h-LR50)为2.81×10-6 mg·cm-2,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农田内和农田外喷雾场景风险均不可接受(危害商HQin=1199>5,HQoff=24.2>5).对家蚕的急性毒性96 h半致死浓度(96 h-LC50)为596 mg·L-1,对家蚕的喷雾场景下的最外围桑树风险不可接受(RQ=7.47>1),次外围桑树风险可接受(RQ=0.457≤1).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宜采取风险减轻措施,如喷雾施药期间禁止释放赤眼蜂,避免在桑园周围喷雾法施药等,以达到保护非靶标环境生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手性农药多以外消旋体形式用于农业生产和卫生害虫防治中。但手性农药对映体通常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毒性,这种现象在农药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氟虫腈为例,首先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HPLC-CSP)技术拆分出氟虫腈的S型和R型2种对映体,分别采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定了氟虫腈对映体及外消旋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S(+)-氟虫腈、R(-)-氟虫腈和外消旋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h-LD50分别为0.00341、0.00396和0.00383μg·蜂-1,对稻螟赤眼蜂的24h-LR50分别为7.56×10-7、8.06×10-7和7.29×10-7mg·cm-2。研究表明,氟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毒性风险,对稻螟赤眼蜂有极高毒性风险,且氟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和稻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无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因此,使用氟虫腈单一对映体不会降低其对环境生物的毒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4种烟嘧磺隆复配除草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影响并评估其初级风险。采用饲喂法、点滴法和玻璃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8%烟嘧·氯吡嘧磺隆、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危害商值和安全系数进行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述4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经口毒性48 h-LD_(50)(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分别为68.03、1.60×10~2、1.40×10~2和100μg a.i.·蜂-1,接触毒性48 h-LD_(50)分别为18.53、53.01、89.98和100μg a.i.·蜂-1,危害商值均小于50,对意大利蜜蜂均为低毒且低风险。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24 h-LR50(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分别为1.88×10~(-4)、5.46×10~(-4)、2.12×10~(-3)和1.68×10~(-3)mg a.i.·cm~(-2),安全系数分别为0.16、0.23、0.59和0.51,其中8%烟嘧·氯吡嘧磺隆和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对玉米螟赤眼蜂为高风险性,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为中等风险性。因此,这4种复配制剂对蜜蜂成年工蜂的风险性较低,但对赤眼蜂的风险性较高,所以在喷洒防除期间应与赤眼蜂释放期错开。  相似文献   
4.
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醚菌酯等4种药剂的原药及其制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比原药结果发现,啶氧菌酯原药和醚菌酯原药毒性很高,LR50依次是2.66×10-4及7.32×10-4mg a.i.·cm~(-2),均属于高风险;而吡唑醚菌酯原药及嘧菌酯原药毒性较低,LR50分别为3.01×10-3和3.47×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对比制剂结果发现,啶氧菌酯悬浮剂毒性最高,LR50为5.02×10-5mg a.i.·cm~(-2),为极高风险药剂;其次是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及乳油,LR50分别为3.78×10-3和5.80×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最低的是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和醚菌酯水分散粒剂,LR50均大于4.0×10-2mg a.i.·cm~(-2),均为低风险药剂。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天敌赤眼蜂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啶氧菌酯,应避免田间使用,或通过避开赤眼蜂释放期来减少对赤眼蜂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6.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印楝素对玉米螟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和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浓度3×10-6 ~15×10-6印楝素处理幼虫,均出现活动性降低、化蛹延迟、蛹出现畸形的现象,甚至形成永久性幼虫,且与处理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发现,经印楝素处理后,亚洲玉米螟48h蛹蛋白质的含量和组分与对照相比出现明显的差异,含量与处理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SDS-PAGE结果显示, 经3×10-6 ~15×10-6印楝素处理,昆虫的蛹均出现分子量Mr55×103、50×103两种新蛋白组分,减少了21. 6×103、20×103两种蛋白组分;另外10×10-6和15×10-6印楝素处理还减少了22×103蛋白组分, 15×10-6处理还出现9×103新蛋白组分; 这6种差异蛋白可能是印楝素分子作用的相关蛋白. 图2表1参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