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0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33篇 |
综合类 | 487篇 |
基础理论 | 274篇 |
污染及防治 | 105篇 |
评价与监测 | 4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舒慧;韦炳干;张秀武;温其谦;郭志伟 《环境科学学报》2023,43(9):369-376
土壤砷(As)是河套灌区粮食安全生产的潜在风险,开展土壤As含量的时空分异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森林(RF)和SHAP模型,利用气候、遥感和地形等特征变量对河套灌区秋季采样点土壤As含量进行模拟和解释,并根据气候因子和遥感因子等特征变量的季节变化,对夏季土壤As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土壤As含量主要受潜在蒸发量、植被指数和高程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势较平缓的地区, 与夏季相比,秋季大部分样点土壤As含量增加;而在地势较高的西部,与夏季相比,秋季土壤As含量降低.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大尺度土壤As的季节变化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Sang-Woo Lee Ju-Yong Kim Jong-Un Lee IlWon Ko Kyoung-Woong Kim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4,26(3-4):403-40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flushing of arsenic, a batch test was carried out using EDTA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 and pH levels. Based on the optimum condition derived from the batch test, a column tes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oil-flushing technology under field-equivalent conditions. In this column test, a low flushing solution flow rate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s removal efficiency (71.6%) than a high flow rate (56.3%). TCLP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and a seed germination test were carried out to monitor the toxicity both during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inally treated tailings were shown to be significantly remediated, having a reduced toxicity by both the TCLP and seed germination tests. 相似文献
3.
4.
以玉米秸秆做原材料,筛选出异丙醇-氢氧化钠-草酸作改性剂,利用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吸附水体中的三价砷;探讨了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研究了pH及吸附剂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砷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当进水浓度为1.25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5 g、温度为25℃、pH值为9时,60 min达到吸附饱和;在此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三价砷的吸附去除率为94.2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规律能够同时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难以降解且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农作物食品安全且具有潜在人体健康风险,其中以镉(Cd)、砷(As)污染尤为突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其中,基于超富集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活化和超吸收机制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修复效率的强化作用,微生物-植物联合生物修复已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关注农田土壤及农作物中Cd、As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在阐述土壤Cd、As污染现状基础上,综述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内生菌和根际促生菌等)-植物(东南景天、龙葵、美洲黑杨、蜈蚣草和樟子松等)联合修复Cd、As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进展,阐述联合修复的过程作用机制(重金属抗性、解毒、活化、转运及微生物-植物共生),重点讨论不同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的修复效率、作用机制、应用条件、限制因素及应用前景。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修复体系,可充分发挥微生物与植物效力优势,提高污染土壤修复效率,以期为提高Cd、As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效率和保障土壤种植安全及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零价铁(Fe^0)的除砷效果,试验考察了Fe^0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DO浓度、温度、腐殖质、竞争性阴离子(SO4^2-,NO^3-,SiO2^3-,H2PO3^-,HCO3^-)对Fe^0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0(80目)投加量为2g/L,接触时间180min,pH值为6.5,DO值6.5mg/L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mg/L的含砷水样,Fe^0对As(Ⅴ)的去除率高达96.5%,而对As(Ⅲ)的去除率只有75.8%。降低水样pH值或提高DO可显著提高Fe^0的除砷效率,温度对Fe^0除砷影响不大,水体中的腐殖质、磷酸盐、硅酸盐的存在会由于竞争性吸附而导致Fe^0除砷效率下降。采用Fe^0颗粒去除饮用水中的砷高效、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对于DO值较低的地下含As水,可通过充氧提高Fe^0除As效率。当水体中腐殖质、磷酸盐或硅酸盐浓度较高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奎屯垦区高砷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改水措施对防治砷地方病的效果。为了解高砷地下水灌溉对居民体内砷累积的影响,选择头发和指甲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随机采集样品并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总As及As(Ⅲ)质量比的方式,对奎屯高砷地下水灌溉区居民砷污染健康影响现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发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20~1.47μg/g(n=37),其中As(Ⅲ)质量比为0.06~0.67μg/g(n=32);51.35%的样品中总砷质量比高于卫生部标准(0.60μg/g),18.92%高于中国居民头发总砷正常值上限建议值(1.00μg/g),头发总砷质量比随居民居住年限和年龄增大而增大。指甲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08~0.35μg/g(n=13),且与头发中总砷质量比呈正相关,当地居民体内呈现缓慢的As蓄积特征。改水30年后,奎屯垦区居民体内仍存在较高的砷水平,高砷地下水灌溉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石灰-聚铁法处理硫酸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各种处理硫酸厂废水的方法者了探讨,选择了以百石灰和聚合硫酸铁为药剂去除废水中砷,硫等污染物的方法。该法工艺简单,混凝剂投加量少,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电石渣-铁屑法去除硫酸废水中的氟和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各种处理含氟、砷废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选择了以电石渣和废铁屑为药剂去除硫酸废水中氟和砷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法以废治废、工艺简便、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