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风险.由此承担巨大的环境负债责任.基于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企业环境全过程管理角度出发,设计企业环境负债确认与评估程序,提出企业环境负债的事前预防法、全过程控制法、事后管理法相融合的预防和控制体系,从而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以及环境负债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企业资源流转及物质平衡规律为基础,通过刻画企业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的价值信息,从投入、消耗与循环、输出三环节构建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资源效率、价值循环效率以及环境效率一体化的资源价值流转方程式;并以此模型及变形为分析工具,从中国铝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中抽取过去、现在及未来三截面作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因子静态及联动分析,指明了其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企业循环经济评价重物质、轻价值;重通用、轻特定;重数理、轻实践的不足,文章以资源流转平衡为核心,以铝加工企业资源的物质流转路线为基础,通过描绘并追踪其生产流程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的价值信息,从投入、消耗与循环、输出3个环节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供冶金、建材、造纸及食品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是国家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为检验“水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12—2017年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结合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人口规模、水资源禀赋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水十条”政策实施是否有助于减轻工业水污染强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原因,工业水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水十条”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工业水污染强度。通过改变政策实施时间、剔除中心城市、增加控制变量以及剔除严重污染等方式进行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中,文章研究了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而第三产业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并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加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均为“水十条”政策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有效途径。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水十条”政策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地区却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水污染情况原本较好,因此污染强度降低幅度较小。因此,文章认为“水十条”政策能够显著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并且加上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手段的辅助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文章的发现为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其发展水平的科学定量评价一直是循环经济基础理论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以企业资源的物质流转路线为基础,通过描绘和追踪其生产流程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的价值信息,从投入、消耗与循环、输出三环节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MLR综合评价方法对电解铝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实证研究,从而为其及相关企业资源流转价值的时空转移、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区域内环境的累积影响角度出发,尝试性地创建了区域环境累积成本的概念与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区域环境累积成本的两种不同模式——测度环境损失的经济模式与计量实际费用的会计模式,并对其应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其意义在于,它立足于区域层面揭示了环境成本的构成与计量,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成本效益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