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风向角α(α=0°、45°、90°)及道路屏障位置(中间单路障和两侧双路障)对街道峡谷内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数值模拟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且Sc_t选择0.3时,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较好吻合。结果表明,2种路障布置方式可有效降低人行道内污染物浓度,特别是,当α=45°时,污染物浓度最多可降低46.23%。同时,风向角α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影响较大。当α=90°时,空气流通不良使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且污染集中在背风侧近地面。单路障比双路障布置对污染物扩散影响更大,前者使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街道中心背风侧,其他位置浓度明显降低;双路障时仅在一定范围内改善人行道内空气品质,但对街道整体污染物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不同来流风速大小、风向条件下的上海世博规划区内四条主要交通干道上的交通污染物对流扩散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获得了不同工况下交通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分析,探明了交通干道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世博规划区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各工况下世博规划区内的CO最大浓度为0.25~0.59mg/m3;东南、东北和南风向下规划区内的NO2最大浓度分别为0.037mg/m3、0.03mg/m3和0.03mg/m3,而北风和西风下规划区建筑群内NO2最大浓度分别为0.068mg/m3和0.12mg/m)3,并揭示出应该重视靠近交通干道的建筑物附近的空气质量改善,特别是要重视靠近卢浦大桥两侧的建筑群周围空气质量改善(卢浦大桥两侧的建筑群周围NO2最大浓度已稍大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3.
粮仓的防粉爆设计华东工业大学黄远东山东省粮科所王远成国内外惨痛的事实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粮食工业的粉尘会发生破坏威力极大的粉尘爆炸,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粉尘爆炸已成为粮食行业一项刻不容缓的企业安全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三亚河沉积物PAHs和PCBs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具有"三致"特性和生物累积效应,作为两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考察了三亚河底泥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含量分布和污染状况,在对其进行空间污染分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来源解析,并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和质量标准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PAHs和总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65.00~6735.00 μg·kg-1和1.75~92.75 μg·kg-1,含量相对较高河段分别为西河上游和东河上游,与研究区域的工业分布和河流走势有较强的相关性.组成及来源解析表明,PAHs以低环芳烃为主,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污染;PCBs以七氯联苯和六氯联苯为主,主要来源于电容器中PCBs的迁移.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三亚河沉积物中PAHs生物毒副作用不明显,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采样点PAHs单体超标严重,对生物体暴露会产生严重威胁,需引起重视;PCBs生物毒性效应概率为10%~50%,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通过实测分析得到的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表达式,实现了交通流性态参数与CFD仿真系统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组合下城市斜顶建筑物街道峡谷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扩散分布。结果表明:(1)在自由来流风速一定时,峡谷内的一氧化碳浓度随平均车速的提高而降低(保持车流量不变),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升高(保持平均车速不变);(2)联接交通流性态参数与CFD仿真系统而开展数值模拟,可为基于环境容量和道路交通容量双约束条件下的交通配流过程提供不同交通流分配方案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于2019年7月率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垃圾分类的痛点问题。在小区垃圾分类站,采用食物垃圾粉碎处理器对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相处理是实现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的试点措施。为了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模式下垃圾源头减量处理前后的碳排放情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简称IPCC指南(2006)),并通过生命周期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3个试点小区(2365户)进行传统混收混运处理和湿垃圾源头减量2种处理模式下为期1年的对比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混收混运处理模式相比,湿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处理1 t原生垃圾可多发电7.8 kWh,减少固体清运量0.3 t,减少净碳排放量(CO_2)1.57×10~(-2) t。以上海市垃圾产量2.1×10~4 t·d~(-1)计,该模式可多发电1.64×10~5 kWh·d~(-1),减少固体清运量6 300 t,减少净碳排放量330.5 t CO_2。基于固液分相的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模式,对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链条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垃圾分类与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T型街道峡谷内空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传质的特性,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来流风向角(θ)的变化(θ为45°、90°和135°)对T型街道交叉路口内空气流动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传递的影响,并与风洞实验测量数据进行验证。3种湍流模型中,可实现k—ε模型计算的速度相对偏差小于8%,与风洞实验结果一致性最好。结果表明,来流风向角的变化,会造成从街道顶部或侧面进入街道内的气流方向及通量发生改变,从而显著影响T型街道交叉口内及其附近的流动结构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容易在建筑尾流区等流动不畅的区域产生聚集,造成污染浓度偏高。当θ=135°时,T型街道内通风条件最好,街道内行人呼吸高度和建筑临街立面附近污染物浓度水平均相对较低。由于流动结构的改善,T型街道峡谷内的污染水平低于一般街道峡谷。  相似文献   
8.
围栏高度对施工扬尘迁移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FD数值模拟为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施工围栏高度对施工扬尘迁移扩散的影响规律。选取了4种施工围栏高度进行研究,分别为1.8,2.2,2.5,3.0 m。选取速度分别为3,5,8,12,15 m/s的来流风均匀流过不同围栏高度的施工场地,研究场地内风场情况以及施工扬尘的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土方区域背风面,来流风形成回流,不利于扬尘向外扩散。在土方区域迎风面,施工扬尘随上升流扩散到工地其他区域,造成扬尘污染。1.8 m的围栏围成的施工工地,施工扬尘相比其他围栏高度围成的施工场地,会更多的扩散到外界环境中,2.2 m高的围栏围成的施工工地施工扬尘扩散到外界环境相对较少,二者差距最大可达7.4%。不过随着风速的增大,围栏高度防止扬尘扩散到外界的作用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