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安徽省来安县水稻和萧县玉米为例,通过构建气象灾害指数和异常优化匹配技术量化气象灾害与产量损失之间关系,进而实现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考虑到作物产量存在年趋势,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LMA)法进行产量年趋势剔除,获得产量年际波动率数据;根据研究区及作物生长期特征,用三种气象要素(降水、温度和光照)构建研究区长江的五种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高温、冻害、寡照)指数,并利用逐日气象要素值计算气象灾害指数的年极值与年累计值,获得气象灾害指数时序数据;基于气象灾害属于异常天气事件,导致作物产量异常的原理,采用气象灾害指数异常与产量损失异常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气象灾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调整异常阈值标准来逐步寻找最优的气象灾害指数与产量损失关系模型。借助关系模型,可对来安县水稻和萧县玉米的各种气象灾害风险进行模拟,获得各种气象灾害风险曲线和期望减产率,并据此对各气象灾害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农作物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监测及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开放经济条件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受国际贸易影响愈加明显,作为口粮之一的大米价格剧烈变动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持久-短暂模型(P-T模型)对大米主产国中国、美国、泰国三国大米市场高中低三级大米价格变化的共有因子进行了分析,探索价格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际大米价格间的互动性对我国粮食安全冲击较大,表现为国际大米价格波动显著影响我国的大米价格,其中,中低端大米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而我国大米价格对国际高端大米价格的影响较为有限。相比之下,泰国大米市场受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对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最大;美国大米市场受到国际米价波动的影响也不显著,受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充分应用进口配额调控机制并借鉴粮食强国的生产加工和期货市场经验,不断增强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永定河河道修复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空间分区,是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问题、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揭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叠加影响,最终形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为自然段、近自然段、城市景观段、人工绿化段、自然绿化段等5个区域,并结合永定河多元化用途、相关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各区域的生态修复调控指标,为永定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京津唐地区臭氧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京津唐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臭氧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深入了解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驱动机制是采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针对京津唐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快速增加的2016年,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数据、地面每小时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近地面臭氧浓度时空分布及与温度、压强、蒸发量、风(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耦合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每日7:00左右最低,午后达到最高;夏季臭氧浓度最高,且略有分区差异(北京呈现单峰型,6月臭氧浓度最高,天津和唐山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冬季浓度最低,12月达到最低值.全区各季节浓度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京津唐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的首要气象要素为温度,二者呈较大的正相关性,臭氧浓度与近地面压强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与蒸发量具有较小的正相关性,与风速、风向的相关性较为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和风向差异性(在偏南风和强风条件下较易出现高浓度臭氧),全年臭氧浓度与风速相关系数极低,呈不相关.全区分区(建成区与非建成区)近地面臭氧浓度与温度、压强、蒸发量、风速等的关联相关特性,虽然北京、天津和唐山各略有差异但基本一致.在不同气象要素分级组合协同条件下,臭氧浓度与温度、风速的相关性明显显著于其与蒸发量、压强的相关性,且存在在高压、较低蒸发量的气象条件下,臭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随风速的增强(或减弱)而降低(或增强),与风速的相关性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减弱(或增强)的普遍现象;对于压强和蒸发量而言,臭氧浓度与二者的相关性普遍相对较低,且趋势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防治大气污染,我国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标准,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处理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相关的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汽车尾气净化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重点涉及催化处理技术、过滤净化技术、反应装置与处理系统、监测装置等。日本在本领域的专利申请占绝对优势,但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核心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丰田、巴斯夫(Engelhard)、福特等企业为代表的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权人手中。我国虽然在专利总量上位居全球第3,近年来,年度专利申请量赶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但是专利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仍有待提高。未来我国应加大高效催化剂及其组合技术的研发,降低尾气净化产品的成本,提高批量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西藏粮食安全状况及主要粮食供需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藏粮食安全事关当地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2010年农户层面的食物消费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粮食市场调研、粮食加工企业调研以及政府部门调研数据等,在研究西藏粮食生产和消费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西藏主要粮食(青稞、小麦和水稻)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区粮食供应数量较高,特别是外地调入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西藏粮食安全保障程度。2010年全区主要粮食生产为85.09万t,而家庭层面主要粮食消费为88.81万t,粮食生产和消费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本地粮食消费比重为60.8%,2010年本地粮食消费只有54.0万t。从整个西藏地区来看,虽然西藏地区粮食供应已经大于其需求(西藏地区三大粮食作物总供应146.3万t,而总需求超过95.9万t,供应为需求的1.5倍),但是从不同地区来看,区域之间的粮食供需差别非常大,尤其是藏北牧区(主要是那曲地区),粮食缺口比较大,未来需要加强藏北地区粮食的供给力度,提升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随着内地粮食进藏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未来需要进一步转变粮食购销体制系统,把粮食生产者(即农民)考虑在粮食流通市场之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西藏粮食生产者在粮食流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加西藏农村地区家庭中余粮流通,增加青稞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情景驱动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的增加与巨灾效应的不断涌现,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然而,由于人们对"风险"认识的不全面与不系统,导致了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技术水平的停滞不前。"风险是与某种不利事件有关的一种未来情景"是我们对"风险"的诠释。据该定义可知,风险不仅仅只是着眼于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展望未来;风险不再只是历史灾难的统计,而是未来不利事件情景的分析。因此,"情景分析"成为风险研究的一项新手段,它不仅摒弃了传统方法仅着眼"过去"的局限性而实现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合理过渡的研究思路,而且摒弃了传统方法仅限于因子统计分析的局限性而实现系统分析的研究理念。以"情景分析"为技术手段,提出了情景驱动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对风险研究思路与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针对气候变化可能给农业带来重大影响的现实,许多涉农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对粮食安全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援助力度。本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在这一方面所实施的相关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基于情景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多维表达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差异是风险的一种本源特性。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其风险时空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微观地认识灾害规律性和风险动态性,为有效防范灾害与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综述了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方面的研究,从情景出发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的多维表达框架,提出了灾害风险时空差异评估技术框架,所提理论和方法可供后续应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除了威胁食物安全,食物浪费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食物中的磷元素是人类所必需的基本元素,其代谢过程也是生态系统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磷肥一方面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土壤磷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论文根据对北京市136家餐饮机构,2 704桌消费者餐饮食物浪费调查数据,研究了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的磷足迹及其环境排放。研究表明: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量为39.97×104 t/a ,其含磷量为1.21×103 t/a;北京餐饮食物浪费的磷足迹为40.56 g P/kg,这意味着每浪费1 kg的食物,将向环境排放40.56 g 磷。因此,合理地进行餐饮消费,减少餐饮食物浪费,对于保证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