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3篇 |
免费 | 48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篇 |
废物处理 | 150篇 |
环保管理 | 145篇 |
综合类 | 1254篇 |
基础理论 | 92篇 |
污染及防治 | 465篇 |
评价与监测 | 28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投加铝盐条件下,钙、铝和硫酸根结合成复合物沉淀,使煤矿酸性矿井水中SO4^2-得以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处理后出水SO4^2-含量低于300mg/l;影响SO4^2-去除率因素有:pH值、外加铝盐浓度及原水SO4^2-的含量;最佳操作参数为:pH=10.5 ̄12.0,SO4^2-/Al^3+摩尔比为1.7。 相似文献
2.
张翠荣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18(3):69-71
文章介绍了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皮革工业污水的具体流程及操作过程。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此法的COD、BOD、SS、氨氮、Cr的处理率可达到95.1、96.5、95.3、5.98。 相似文献
3.
4.
采用重力分离-NMC(中和、混凝、吹脱)工艺处理对二氯苯生产废水,对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试验,选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静置分层时间50-60min,中和至PH7,PAM投加量50-75mg/L,空气流量10l/min,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60min。废水经处理后,苯和氯苯浓度可分别降至1.00mg/L和1.10mg/L且可回收90%以上的苯和氯苯。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镍(CA-Ni)、酒石酸镍(TA-Ni)、焦磷酸镍(SP-Ni)3种低浓度模拟络合镍废水为研究对象,选用自制的重金属捕集剂N,N-双(二硫代羧基)乙二胺(EDTC),对废水中的Ni进行深度脱除.重点研究了EDTC投加量、初始pH、反应时间对Ni去除效果的影响及螯合沉淀物的沉淀性能和溶出特性,同时分析了EDTC去除络合Ni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初始浓度5 mg·L-1的CA-Ni、TA-Ni、SP-Ni,pH为4~8,EDTC最佳投加量分别为60 mg·L-1、55 mg·L-1和70 mg·L-1,PAM(聚丙烯酰胺)为1 mg·L-1,反应时间2 min,Ni的出水浓度均低于0.05 mg·L-1,去除率达99%以上.螯合沉淀物沉降性能好且在弱酸弱碱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红外光谱图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EDTC与Ni发生螯合反应,即EDTC直接脱除络合镍中的Ni2+,并与Ni2+生成更稳定的螯合产物EDTC-Ni,进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Ni. 相似文献
6.
以绢云母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了绢云母负载纳米TiO2粉体(TiO2/M),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后掺杂法制得具有可见光响应的N掺杂TiO2/M.采用XRD,XPS,SEM,DUV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并以日光色镝灯为光源,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检测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N的掺杂对粉体中TiO2 晶相结构,粒度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绢云母与TiO2通过桥氧相连形成包覆层,N的掺杂抑制了TiO2晶粒的长大,减缓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同时N的掺杂形成Ti—O—N键,形成新的能级结构,使样品对光的吸收边红移至440—550 nm,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响应,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与没有掺N的样品相比,最高可达1.6倍. 相似文献
7.
以某环氧树脂生产厂产生的高盐有机废水为对象,对比研究了Fenton、Fenton-混凝、混凝-Fenton等工艺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考察了Fenton反应中Fe2+、H2O2投加比、初始pH、反应时间以及混凝反应中混凝剂种类、投加量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亚铁和过氧化氢投加比1:20,投加量分别为25 mmol·L-1和500 mmol·L-1,初始pH 3,反应时间120 min,TOC去除率为62.50%;混凝工艺选择FeSO4混凝剂,投加量为300 mg·L-1,TOC去除率为23.78%;废水经过Fenton-无混凝剂混凝、Fenton-混凝剂混凝、混凝-一级Fenton氧化和混凝-二级Fenton氧化工艺处理,TOC去除率分别为68.32%、71.51%、80.69%和89.27%。 相似文献
8.
聚合羟基金属-粘土矿物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重金属阳离子和含氧酸根阴离子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迁移过程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FeCl3和Na2CO3共同改性膨润土,制备了羟基铁-膨润土复合物(HyFe-Bent).XRD和孔结构分析结果发现,HyFe-Bent的d001由原土的1.52 nm增加到1.81 nm,比表面积由原土的52.2 m2·g-1增大到108.4 m2·g-1.将HyFe-Bent用于同时吸附水中磷酸根(P)和镉离子(Cd),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和Cd在HyFe-Bent上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吸附效应,溶液pH升高可促进Cd的吸附但降低P的吸附.此外研究了P和Cd吸附次序对它们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先吸附P的体系中两种物质的吸附性能与同时吸附体系相当,而在先吸附Cd的体系中吸附性能则明显低于同时吸附体系.由此提出P和Cd协同吸附的原理是多种吸附机制共存:除了配体交换和离子交换作用,它们在HyFe-Bent表面还发生了表面沉淀作用,可能形成了Fe-P-Cd三元络合产物.论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重金属和含氧酸根复合体系的环境行为及污染控制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