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0篇 |
免费 | 717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208篇 |
综合类 | 1254篇 |
基础理论 | 313篇 |
污染及防治 | 330篇 |
评价与监测 | 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08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特点,采用生态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工程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重点分析了运行效果和去除机理。数据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出水COD,BOD5,NH3-N和TP平均分别为14.4,3.4,0.84,0.19mg/L,平均去除率均在6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基于对浮萍的有机污染胁迫模拟系统,通过对浮萍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的耐受能力及胁迫去除后浮萍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胁迫去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COD小于400mg/L时,浮萍并未受到氧化胁迫;当COD达到800 mg/L时,浮萍体内ROS含量上升,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但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浮萍可保持生长,胁迫去除后,抗氧化防御系统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当COD过高(≥1 000mg/L),ROS急剧上升,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受破坏,造成不可逆伤害,胁迫去除后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庞礼铧;崔保山;马旭;刘泽正 《环境工程》2025,43(2):167-176
随着全球滨海湿地面积的损失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持续退化,利用水文连通修复来提升与改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已成为全球的重要策略。通过梳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50—2024年的7225篇文献,揭示了全球滨海湿地水文连通修复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了陆向水文连通修复和海向水文连通修复的主要方法,以及滨海湿地水文连通修复对初级生产力、海岸防护、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理和研究进展;从影响因素众多、恢复周期漫长、响应过程多变和功能权衡复杂等视角总结了当前利用滨海湿地水文连通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挑战。针对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为解决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W.I. Ford J.F. Fox D.T. Mahoney G. DeGraves A. Erhardt S. Yos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20,56(4):692-711
In the Ohio River (OR), backwater confluence sedimentation dynamics are understudied, however, these river features are expected to be influential on the system’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 when integrated along the river’s length. In the following paper, we test the efficac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tracers for sediment fingerprinting in backwater confluences; we use fingerprinting results to evidence sediment dynamics controlling deposition patterns in confluences used for wetland and marina functions; and we quantify the spatial extent of tributary drainages with wetland and marina features in OR confluences.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tracer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iate sediment from stream and river end‐member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produce greater uncertainty in fingerprinting results than inorganic elemental tracers.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the nonconservative tracer term in the organic matter fingerprinting application estimates an apparent enrichment of the carbon stable isotopes during instream residence, and the nonconservativeness is quantified with a statistical approach unique to the fingerprinting literature. Wetland and marina features in OR confluences impact 42% and 11% of tributary drainage areas, respectively. Sediment dynamics show wetland and marina confluences experience deposition from river backwaters with longitudinally linear and nonlinear patterns, respectively, from sediment sources.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以全域旅游作为视角,通过营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湿地旅游资源、降低生态负面损失以及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等方面,分析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环境,针对生态旅游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围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定位、自然化、生态修复、危害物种防治四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WTA的湿地周边农户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平合理的湿地保护局面的形成,对鄱阳湖湿地周边农户家庭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生态环境的认知、以及基于禁渔期、保护候鸟和封洲禁牧等保护措施的生态补偿意愿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1)鄱阳湖周边农户的家庭收入与湿地紧密相关,湖区农户具有一定的湿地生态环境认知和生态保护意识;(2)193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比例高达881%,农户户均生态补偿意愿为3399元/(a·户),由此估算出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额约为每年582亿元;(3)Tobit回归模型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偿意愿受年龄、生态效益的认知及生态保护态度的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提高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湖区农户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解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效、低耗、管理简单的要求,开展了生物法(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A/BCO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6 h条件下,对悬浮物和有机物有高的去除效率,COD、BOD5和TSS去除率分别达到63.1%、67.7%和66.2%,避免了人工湿地堵塞和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了所需湿地面积44%。全年运行结果表明,在0.30~0.59 m/d水力负荷率下,垂直流-表面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COD、BOD5和TSS平均去除负荷达9.4、5.1和7.2 g/(m2.d)(42%、71.2%和85.2%);COD、BOD5去除速率常数为74.6±12.1 m/y、166±30.5 m/y,这些数值均处于文献中k值范围的高量程内。A/BCO-人工湿地系统对COD、BOD5和TSS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IV类水标准,2种处理方法有效组合起来,所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运行的城镇废水处理组合系统,将会在实际应用尤其是高有机负荷污水处理中发挥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是利用介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来处理污水。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和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及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对污染物去除将成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将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混合固定于人工湿地系统中,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湿地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同时系统对COD也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基本实现了同一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