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毒死蜱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和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病虫害的防治中。在中国,毒死蜱曾被列为取代高毒农药的重要品种,并被农业部推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专用杀虫杀螨剂。近年来,由于不断发现的毒死蜱生物毒性及其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美国和欧盟国家已经在某些范围内禁用毒死蜱。综合近几年文献,从环境介质含量、转化行为、生物活性检测以及国外水质基准等方面,对其分别叙述,旨在为今后中国地区毒死蜱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和水质基准制定提供基本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探究复杂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新方法,建立复杂环境介质中可疑和非目标化合物的快速筛选及确证方案,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分辨质谱仪(HR-MS)具有质量范围宽、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使其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混合高分辨率质谱(Q-TOF/Q Orbitrap)等HR MS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基于目标化合物分析、可疑化合物分析以及非目标化合物分析这3类研究策略,阐述了HR-MS在环境研究、药品监管及生物代谢物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现阶段HR MS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化学分析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不断地从环境介质和食品中被检出。尽管这些物质的浓度很低,但是毒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DCs)在很低浓度就能导致生物健康负效应。如何在种类众多的环境化学物质,以及在成分复杂的环境提取物中识别具有低剂量效应的有害物质并加以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EDCs为对象,结合近几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分析了EDCs的作用机制、筛选评估方法及生物检测技术,旨在为今后环境有害物质的筛选与风险识别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溴系阻燃剂(BFRs),在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浓度逐年增加,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关注.综合PBDEs各方面研究报道,认为其在环境中存在生物和非生物两种转化方式.非生物转化主要是光降解,即PBDEs在光照条件下可通过自由基反应脱溴生成低溴同系物及多溴联苯呋喃(PBDFs).生物转化则包括微生物转化、生物体内转化和生物体外代谢,其转化代谢途径除脱溴外,还有醚键断裂、羟基化和羟基化/脱溴等.对PBDEs在环境中不同转化方式的转化速率、转化途径和转化产物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今后PBDEs在环境中归趋、生态风险和健康评价研究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