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1篇 |
免费 | 1466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1篇 |
废物处理 | 79篇 |
环保管理 | 272篇 |
综合类 | 2704篇 |
基础理论 | 604篇 |
污染及防治 | 491篇 |
评价与监测 | 270篇 |
社会与环境 | 230篇 |
灾害及防治 | 1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309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252篇 |
2012年 | 300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270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171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乡镇企业十分发达地区的跨行政(市县)区域水污染死鱼事故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处理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事故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估《大气十条》实施带来的环境健康效益,本文首先依据PM_(2.5)浓度和人口数据,分析2013~2017年全国人口加权浓度的变化,其次利用Ben MAP模型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3年PM_(2.5)基准情景和2017年PM_(2.5)控制情景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全国31个省(市)及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减少过早死亡人数.结果表明,由于PM_(2.5)浓度大幅下降,2013~2017年全国PM_(2.5)人口加权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北京、天津、河北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减少过早死亡人数最多. 2017年全国280个城市避免过早死亡人数有所增加,58个城市避免过早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以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PM_(2.5)年均浓度为35μg·m-3)作为控制情景,估算2013年全国过早死亡人数约为101 293人,2017年约为41 080人,《大气十条》的实施大约避免60 213人过早死亡.依据支付意愿法调查结果,估算增加的健康效益约为549. 7亿元.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6~2016年鄱阳湖及出入湖水质数据,解析了鄱阳湖与出入湖河流水质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N和TP是引起鄱阳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因子,其中,1996~2003年,鄱阳湖及出入湖水质总体较好,但呈下降趋势,主要受流域污染负荷增加影响; 2004~2011年,水质继续下降,\"五河\"水质下降明显,并引起鄱阳湖水质下降;由于鄱阳湖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其出湖水质相对较好,该阶段水质下降受流域污染负荷增加与水文条件变化共同影响; 2012~2016年,水质进一步下降,入湖河流水质快速下降及来水量减少,使鄱阳湖水质净化能力降低,进而导致出湖水质也有所下降,该阶段鄱阳湖水质下降仍受流域污染负荷增加与水文条件变化共同影响.由此可见,入湖河流与鄱阳湖水质关联密切,南部和东部湖区TN浓度明显高于西部湖区,主要与赣江和信江TN负荷输入有关;南部湖区TP浓度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湖区,主要与赣江和抚河TP负荷较高有关.相对于水文条件变化,流域污染增加对湖泊水污染贡献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东湖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碳、氮、磷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武汉东湖3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的垂向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对生源要素与微生物量之间垂向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柱状沉积物中总有机碳与总氮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变化趋势,其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处于纳污区的1号点的各种营养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点.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着明显的双重来源,1号点含有较高的陆源有机质成分,而远离排污口部分的2号和3号点的有机质来源则以水生生物为主.微生物量在沉积物表层最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微生物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受有机质来源不同的影响,微生物量与总氮、总磷之间仅在远离排污口部分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对2009年12月采集的部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9种,各采样点位PAHs浓度范围在264.9-1703.2 ng·g-1之间.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中以4环及4环以上PAHs为主,两者之和约占PAHs总量的98%,可以推断太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但局部地区(梅梁湖)芴的浓度略高于生态风险评价区间低值(ERL),而小于评价区间中值(ERM),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在不同pH值调控条件下开展柠檬酸生产废水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研究.通过对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有机质、氮磷和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机制.结果表明,pH≥10的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有机质的溶出从而促进VFAs的产生.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恒定pH值下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会大量溶出降低VFAs的产量.初始pH=10是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的最佳p H值,发酵4d的VFAs浓度最高达(6681.47±126.82)mgCOD/L,是文献报道中市政污泥产酸量的近2倍,其中乙酸占比49.8%,发酵后产酸功能菌Chloroflexi、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分别由初始的9.52%、10.87%增至16.84%、14.39%,污泥归一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为(11.34±0.27)s·L/g,脱水性能良好,发酵液TP浓度为(20.45±0.33) mg/L.研究表明,利用柠檬酸剩余活性污泥碱性厌氧发酵产酸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外加碳源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H2S泄漏风险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对事故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导致分析结果偏离实际。基于贝叶斯方法,构建了高温、高压、高含硫(“三高”)气田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蝴蝶结模型并提出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在事故已发生的情况下更新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然后,假定事故后果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累积次数已知的条件下,更新安全屏障及事故后果发生的概率,从而完成对H2S泄漏的动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静态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不足,可动态评估导致H2S泄漏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并动态反映安全屏障和事故后果的风险变化,能为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定南县离子型稀土尾矿周边水体氮污染状况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稀土王国\"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以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密集区定南县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区特征污染物ρ(NH4+-N)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主要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离子型稀土矿停产整顿半年后,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ρ(NH4+-N)超过1.00和2.00 mg/L的采样点分别达72%和68%;pH范围为2.95~7.66,平均值分别为6.23和5.53,水体总体上偏酸性;ρ(TN)、ρ(NH4+-N)、EC与ρ(NO3--N)变异系数较大,均介于0.80~1.50之间.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ρ(NH4+-N)与ρ(TN)、E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ρ(NH4+-N)与pH呈显著负相关(P < 0.05).③流经稀土尾矿区的水体中ρ(NH4+-N)随距离增加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即距稀土矿区边界200 m处水体中ρ(NH4+-N)最高(12.20~200.00 mg/L),其次为1.15 km内(3.69~11.80 mg/L)及3.5 km以上水体(0.80~1.51 mg/L),矿区周边未受到采矿活动影响的水体中ρ(NH4+-N)最低(0.03~0.15 mg/L).④PCA结果表明,2条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ρ(TN)、ρ(NH4+-N)、pH和EC,主要受到周边稀土矿山尾矿的强烈影响.研究显示,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停产半年后,重点小流域水体中ρ(NH4+-N)高概率超标的现状仍然存在,受稀土开采活动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开展重点小流域NH4+-N剩余\"库容\"精算和矿山周边地表水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9.
对近江牡蛎体内异养细菌进行1周年的监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得到的异养菌(180株)鉴定到属,并检测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结果显示,正常贝体内异养菌和弧菌数分别为7.3×103~6.6×104CFU/g和8.0×10~8.2×103CFU/g,随机分离的菌株分属肠杆菌科的部分属Enterbacteriaceae、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产酶试验结果表明,正常贝体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数量最高出现于9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分别高达91.7%和63.9%,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菌株数量高峰出现于7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均达81.8%,其中15株能同时分泌这4种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姜堰市溱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姜堰市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影响了溱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在分析溱湖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