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3.
介绍了三丁基锡的性质,从化学分析、环境水平、毒性和人体接触等方面回顾了海洋环境中三丁基锡的研究进展。指出从食物中摄取是人类接触三丁基锡化合物的主要途径,提出对实验毒性、饮食摄入、人类健康潜在影响开展调查,以及发展新的消除三丁基锡的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 CO2)气体检测方法,选取红外传感器、非分散红外和气相色谱3种方法监测工业燃煤废气中的CO2。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要求;单一燃煤废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范围为6.70%~15.10%,同一排气筒中CO2体积分数5 min的波动范围为0~22.4%;同一排气筒(单一燃煤废气)中CO2和O2的体积分数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之和基本稳定在19%~21%范围;非分散红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同一样品的相对偏差为0.9%~3.4%;红外传感器适用于有组织排放的现场监测,另2种方法适用于无组织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强度与能耗强度是国家和地方2个重要的政策管控指标,二者存在潜在的逻辑关系,但就二者定量关系还存在分析不足,部分认识不统一的现象。通过建立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率与能耗强度同比变化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能耗强度同比变化场景下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趋势。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率与能耗强度同比变化率不是必然呈现“同正或同负”的关系,即能耗强度上升,碳排放强度也有可能下降;能耗强度下降,碳排放强度也有可能上升。研究为推动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双下降”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