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6篇
  免费   339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1046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50篇
综合类   5780篇
基础理论   1274篇
污染及防治   581篇
评价与监测   407篇
社会与环境   517篇
灾害及防治   312篇
  2025年   100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滆湖原位围隔试验分析了不同单种及混种沉水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的生长状况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夏季,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平均值与透明度/水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表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强和水深.(2)各植物区(除马来眼子菜区外)的高锰酸盐指数、TN高于空白对照区.(3)对比空白对照区,苦草...  相似文献   
2.
采集广东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WI-A)和二期(WI-B)的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底渣和烟气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砷、镉、钴、铬、铜、汞、镍、铅、锌共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呈现4类不同的迁移特征,钴、铜、镍、铬主要迁移至底渣中,锌、砷、铅主要迁移至底渣和飞灰中,镉主要迁移至飞灰中,汞主要迁移至飞灰和烟气中。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对除汞以外的重金属治理效果明显。WI-A和WI-B垃圾中的汞分别约有28%、37%随烟气排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物降解实验考察三氯乙烯(TCE)在苯酚驯化微生物中的共代谢降解性能,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苯酚是TCE-苯酚共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共代谢基质;TCE的共代谢降解与苯酚和TCE初始浓度有关。TCE在降解初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迟滞期,TCE的大量降解要在苯酚被利用后才发生;高质量浓度TCE(>9mg/L)对共代谢降解有抑制作用。苯酚/TCE(质量比)在10~15以上时,苯酚菌对TCE的去除率较大。Haldane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苯酚和TCE的比降解速率。动力学分析表明,微生物对苯酚的亲和力要大于TCE,苯酚对TCE共降解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TCE对微生物存在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证实了生物降解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生物平板涂布法对2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各阶段的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耐药菌分布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污水处理的各阶段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菌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2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中均能检出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耐药菌,数量分布均为土霉素耐药菌>四环素耐药菌>金霉素耐药菌。3种耐药菌的浓度均在加氯消毒出水中为最小(在0~103 cfu/mL),在外排污泥中最大(高于进水浓度,在105~107 cfu/mL)。四环素耐药菌数从进水的1.1×105~1.6×105 cfu/mL降为出水的0~5.5×102 cfu/mL,说明污水处理过程对四环素耐药菌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四环素耐药菌占总菌数的百分比没有明显下降或上升,相比于进水的1.1%~3.4%,出水仍然保持在3.1%~4.3%左右,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没有选择性的富集或去除四环素耐药菌。  相似文献   
5.
3种植物对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中华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对上海地区2种质量浓度(1.2、12.0mg/kg)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探索其在上海地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种浓度下,三叶鬼针草对土壤Cd去除效果均最佳,1.2mg/kg处理下盆中土壤Cd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249 9mg/kg下降到0.861 7mg/kg,降低0.388 2mg/kg,Cd去除率为31.06%;12.0mg/kg处理下三叶鬼针草盆中土壤Cd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2.033 2mg/kg下降到10.020 6mg/kg,降低2.012 6mg/kg,Cd去除率为16.73%;紫茉莉和中华景天相比较而言,修复效果均较差。在2种浓度下,3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排序均为三叶鬼针草>中华景天>紫茉莉。因此,建议将三叶鬼针草作为上海地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波长更短、能量更强的真空紫外线(VUV)光源,在管式反应器中以负载纳米TiO2的玻璃珠和γ-Al2O3小球为催化剂,对光催化法净化甲苯废气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甲苯的入口浓度、停留时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VUV光源可以提高甲苯的平均去除率,相对湿度在45%~60%时,甲苯平均去除率相对较高,甲苯的去除率随着其入口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其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以γ-Al2O3小球为载体时,催化剂和VUV的协同作用使得反应体系对于甲苯入口浓度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性;VUV与TiO2负载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光催化所产生的O3浓度,有利于尾气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7.
新疆麻黄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蕾  刘建军  黄韶华  王军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3):146-147,185
介绍了新疆麻黄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新疆野生麻黄分布总面积约167hm2×104hm2,可利用量仅为蕴藏量的30%。针对目前麻黄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提出用分光光度法标定标准溶液的概念和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废气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从工况的确定、断面的选择、间断排放的监测时间、滤筒及过剩系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参考了“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充分考虑新疆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新疆分为5个生态区,18个生态亚区,79个生态功能区。“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对科学有效地管理新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