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6篇 |
免费 | 1503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3篇 |
废物处理 | 115篇 |
环保管理 | 367篇 |
综合类 | 2775篇 |
基础理论 | 791篇 |
污染及防治 | 548篇 |
评价与监测 | 265篇 |
社会与环境 | 233篇 |
灾害及防治 | 1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91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220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道南膜技术测定CaCl2溶液体系中汞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并探索道南膜技术(DMT)测定溶液体系中Hg化学形态的方法条件.结果表明,0.01mol·1-1CaCl2作为背景溶液时,跨过阳离子交换膜的Hg主要形态并非阳离子而是HgCl2和HgCl3.Hg在阳离子交换膜内扩散为限制Hg跨膜传输的主要因素.Hg在阳离子交换膜内的吸附除静电吸附外还存在结合力更强的化学吸附,成为限制道南膜技术用于Hg形态测定的主要因素.采用动力学DMT方法,缩短试验时间至8h以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g的化学吸附,为DMT方法测定土壤溶液体系中Hg的化学形态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污染物对氮循环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摇瓶实验测定了24种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单取代苯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OH>-NO2>-NH2>-Cl>-CH3>-H;取代基的位置对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二甲苯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间>邻>对,苯二胺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但不明显;多取代甲基和氨基,随着取代基个数增加对底泥氨氧化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与取代基团电负性之和(∑E)有较好的相关关系:lgIC50=14.72-0.91∑E,苯环上取代基团的∑E越大,该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作用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各地公路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制定合理的低碳策略,实现各地协同碳减排,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等分析11地市公路行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关联,识别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明确不同地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1)公路货运是公路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江西省公路行业碳排放整体上呈现空间随机分布,不存在全局的空间聚集性,且局部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变化;(3)公路行业碳排放网络逐渐从南昌、新余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南昌为主的单中心结构,网络的协同作用整体呈减弱趋势,核心地市对外围地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5.
均压防灭火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均压是防治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措施之一. 针对均压应用中的定性分析方法及两点式均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均压防灭火定量分析技术并开发了与采空区相连两个工作面间均压的计算机摸拟计算程序.阐述了程序均压原理、内容及应用实例.这项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可以提高均压防灭火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8.
在室外中试规模的跑道池中,使用混凝沉淀处理后的沼液养殖高耐污钝顶螺旋藻,研究了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以及沼液中氮磷的去除情况,计算了沼液中氮磷向螺旋藻体的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小试研究,分析总结了使用沼液室外规模化养殖螺旋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12 d为一个培养周期,总共进行了6批次培养试验,其中3批次培养的螺旋藻浓度能够达到采收要求(D560>0.8);而另外3批次未能收获螺旋藻.成功的3个养殖批次中,螺旋藻采收后沼液中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减少了28.6%~48.5%、30.4%~48.5%、41.8%~48.6%、14.3%~94.5%;其中去除的总氮和总磷向螺旋藻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12.1%~98.5%和21.2%~83.7%.沼液中的高浓度氨氮以及残存虫卵孵化产生的虫害是导致另外3批次培养螺旋藻生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使用生物处理技术降低沼液中氨氮含量、使用膜过滤技术去除沼液中虫卵对于稳定获得高产率的螺旋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PM_(2.5)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长时间序列历史监测数据的缺失阻碍了相关研究.为此,本文以四大典型区域2013~2016年的PM_(2.5)浓度监测值和2000~2016年MODIS AOD数据、边界层高度、温度等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反向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机两种算法相结合,构建组合模拟模型,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实现近20年来PM_(2.5)浓度历史变化过程的情景再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较低的误差和更高的泛化能力;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京津冀和东三省PM_(2.5)浓度持续增长,珠三角PM_(2.5)浓度缓慢下降,3个研究区PM_(2.5)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长三角PM_(2.5)浓度值及污染范围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4个研究区PM_(2.5)浓度值降低且污染范围缩小,但2013~2016年PM_(2.5)浓度略微上升后又下降,高污染范围缩小,这与国家采取PM_(2.5)区域联防等治理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0.
EDSS及其在EI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环境系统是由人-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和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复合巨系统,由此产生的复杂环境问题给环境决策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可以辅助环境保护决策工作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叙述了EDSS的概念,全面回顾了30多年来国内外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在水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举例重点分析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应用.同时具备强大数据更新能力和环境质量分析预测功能的EDSS,是解决EIA工作中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基于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EDSS将在智能化,3S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和EIA等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