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凝胶渗透色谱-硅胶柱-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测定生物介质中49种BFRs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生物介质内22种多溴联苯(PBBs)和27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净化和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凝胶渗透色谱(GPC)洗脱液中49种化合物含量,得出不同化合物凝胶色谱洗脱曲线。样品经过凝胶渗透色谱-混合硅胶柱净化后,再使用GC-(NCI)/MS对样品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PBBs和PBDEs检出限分别为0.02~0.88 pg/g和0.01~74.00 pg/g。对实验过程进行验证发现,样品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80% ~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拥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满足生物介质中溴代阻燃剂的检测分析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轨道交通采取的主要减振措施(钢弹簧浮置板道床、Ⅲ型减振器扣件和先锋扣件)的减振原理,并对其实际减振效果实地考察。结果表明,虽然3种减振措施基本可将地铁运行的振动控制在标准限值范围内,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钢轨异常波磨现象,还存在低频段减振效果差、理论与实际减振效果存在差距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江感潮河段水流与污染排放引起的浓度场复杂多变,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模型,采用正交曲线网格拟合自然河道边界,建立了长江常州段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采用现场同步实测资料,与计算结果比对,证明该模型在水动力和水质两个方面都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由于长江水流运动较快,一阶降解动力学已经满足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浓度计算要求,可以不考虑它们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潘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6):35-38
将湖泊水体的营养状态看作一个灰色系统,建立用于识别湖泊营养状态属性的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将水质级别作为一个灰类,水质状态作为灰色变量,根据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方法来确定水体营养状况归类。以太湖为例,基于分布全湖的20个监测点数据,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其进行富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太湖大部分水体基本处于中营养水平,局部湖面达到中度富营养状态,客观地反映了太湖湖区水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6.
对连云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将3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县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整体略低于城市区域,基站周边整体受电磁辐射影响程度随高度上升呈增加趋势,10 m~15 m高度处的综合场强平均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EPA1694方法,应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沉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林可霉素、甲氧苄啶、咖啡因、阿奇霉素、磺胺甲 NFDA1 唑、泰乐菌素、地尔硫卓、卡马西平及氟西汀等10种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分析检测方法。样品经超声萃取、离心和SAX阴离子交换柱净化,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离子定性、定量分析。10种药物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样品20 ng/g,回收率为61.1%~12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7.5%(n=5);添加高浓度样品400 ng/g,回收率为66.4%~126.7%,RSD为2.3%~18.0%(n=5),最低检测限为0.12~4.46 ng/g。该方法具有检测限低和回收率高的特点,并经实际样品验证发现,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沉积物中10种PPCPs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