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38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1539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沐  任增谊  张曼  赵琼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7):3945-3956
外秦淮河是南京市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行洪河道,多年来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内源污染严重.为充分了解外秦淮河底泥污染特征,为疏浚提供决策依据,对河道上、中和下游典型断面底泥界面微环境以及营养物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对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模拟清淤对底泥内源释放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底泥界面以上DO均值分别为4.62、 3.25和3.41mg·L-1,且分别在4.4、 3.5和5.5 mm处消耗殆尽,是典型的城市河道污染特征体现.调查河段表层底泥的ω(TN)、ω(TP)和ω(OM)均值分别为1 734mg·kg-1、 1 337 mg·kg-1和4.82%,底泥TN和OM的有机污染指数均值为0.48,处于尚清洁水平,TP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值为3.18,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模拟30 cm清淤深度结果表明,底泥SRP和Fe2+的释放速率较清淤前分别削减42%~82%和88%~96%,而NH+4-N的释放速率却较清淤前有...  相似文献   
2.
液相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气相OH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杨酸溶液吸收气相OH自由基,生成的荧光产物2,5-二羟基苯甲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推算得到气相OH浓度,根据此原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气相O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并利用气相OH标准发生源确定了最优实验条件,得到了气相OH浓度与荧光响应关系,由液相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浓度与标准OH气流中的理论浓度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沈阳市冬季PM2.5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使用URG-9000D在线监测系统于2018年冬季对大气颗粒物和气体组分进行连续采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沈阳市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0.67 μg·m-3,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2.68~132.79 μg·m-3.与清洁天相比,污染天NO3-、SO42-和NH4+(SNA)占比明显增加,占到PM2.5的43.7%.静稳天气时SO2短时间内的迅速累积使得沈阳市冬季大气PM2.5有暴发性增长现象.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SNA、Cl-与PM2.5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0.78以上,表明沈阳市冬季PM2.5的主要贡献组分为SNA和Cl-.PMF源解析表明沈阳市冬季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二次反应源、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及扬尘源.  相似文献   
5.
UAFB-缺氧-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大文  安瑞  付源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10,31(8):1851-1857
为了同时达到从生活污水中回收能源性气体和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试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固定床(up-flowanaerobic fixed bed,UAF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membrane bioreacto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重点研究了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包括能源性气体的产生效能、对污染物质的处理效能以及对污泥浓度的控制.UAFB-缺氧-好氧MBR组合工艺在温度20℃、厌氧HRT为3 h、缺氧HRT为3 h、好氧HRT为3.5 h的条件下运行,甲烷气体的产生量为1.55L/d,COD去除率为93.28%,NH 4+-N去除率为90.60%,UAFB出水VFAs总量54.74 mg/L,TN去除率为45.51%.试验发现,组合工艺可以长期维持反应器内较低的污泥浓度,大大减小了剩余污泥的处理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同时较低的污泥浓度有利于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环境DNA(eDNA)技术作为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新手段,能够从微观角度对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渭河干流eDNA浮游动物OTUs分类信息数据及水环境参数,采用多样性指数、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揭示了关键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在物种组成、丰度、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2.25、22.38、2.32和0.68,下游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上游.群落中的关键种与其他物种间连接度较高,具有高节点度、中心性和模块化特征.关键种(类)的OTUs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38~0.80,中生态位种类占全部关键种(类)的63%,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水环境要素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总氮和水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Fe(Ⅱ)活化过硫酸钠(PS)技术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响应曲面法考察了PS/COD、Fe(Ⅱ)/PS和pH对COD和TOC去除率的单独和联合效应.利用紫外-可见扫描、凝胶色谱及三维荧光等手段表征深度处理前后的有机物特性变化.结果表明,PS/COD和Fe(Ⅱ)/PS对COD去除影响极显著;而PS/COD、Fe(Ⅱ)/PS和pH对TOC去除均有显著影响.PS/COD和pH联合效应对COD去除影响显著.最优工艺条件PS/COD比3.47、Fe(Ⅱ)/PS比3.32、pH 6.5时,COD和TOC去除率为50.7%和60.6%.Fe(Ⅱ)-PS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削减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地区永定新河、北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表层水、悬浮物、间隙水样品中的六六六、滴滴涕、七氯等13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河流中有机氯农药的高污染区主要为天津几大化工厂附近河段,而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对大沽排污河中的七氯等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有所贡献.样品t检验分析表明,秋季和冬季河流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不存在重大差异.不同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不同,表层水中主要以溶解性较大的六六六为主,而悬浮物中则以滴滴涕、七氯、环氧七氯和异狄氏剂为主.3条河流中的4种不同HCHs异构体以β-HCH的比例最大,说明河流中的HCHs的存在主要是来自于历史遗留;而DDT/DDE和DDT/∑DDTs的比值高于0.5说明近期存在新的DDT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舰船应用时与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问题.方法 针对一种典型舰船用碳纤维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下开展0.5、1、1.5、2a期的自然曝晒试验,进而采用电化学分析手段考察其与低合金钢的电偶腐蚀效应,结合老化机制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老化行为对其与钢电偶腐蚀的影响.结果 及结论 在青岛大气环境曝晒不同周期的复合材料试样,开路电位与低合金钢相差较大,存在较高的电偶腐蚀倾向.随曝晒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表面微裂纹不断产生、扩展,导致电化学反应活性点增多,两者电偶电流密度随之增大.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2 a后,碳纤维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与低合金钢的电偶电流为0.356 9 μA/cm2,两者的电偶腐蚀敏感性达到B级.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是世界上五大常用聚合物之一,2021年全球产量为2 472×104 t,聚氨酯寿命结束后的处理成为亟需关注的固废处理问题。焚烧、填埋和回收利用是处理聚氨酯废物常见的方法。填埋法的局限性在于占用大量土地空间,且聚氨酯难自然降解,虽然可通过人工添加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提高聚氨酯废物的降解速度,但处理成本高,工程实现难度大。部分焚烧法可回收热能,但聚氨酯废物不完全燃烧会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在工业窑炉中掺烧聚氨酯废物可以协同利用原有设施处理烟气的二次污染,节约烟气处理成本。物理回收法能对聚氨酯废物进行全量化利用,但再生产品性能相对较差。化学回收法的产物为多元醇或其他低聚物等原料单体,但处理成本相对高,产物分离提纯难,工业化应用有待推进;本文对多种化学回收处理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工业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