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
阐述了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政府内涵。在环保实践中,运营市场化将进一步明确污染者治理的经济责任,节省污染防治设施基建费用,降低运行成本,营造“造血”功能。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市场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当前大气环境污染演变趋势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环境监测预警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要以《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为契机,强化政府环境监测的职能;赋予监测数据应有的法律属性;强化环境的全要素监测;建立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监测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加快监测信息全公开。 相似文献
3.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5.
6.
简述了环境保护新特征的系统诊断,指出面对环境保护呈现的新特征,环境监测管理及建设存在环境监测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措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基本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制机制滞后于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服务能力滞后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质量管理滞后于严格的环境管理需求等问题。提出,应从传统的环境监测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转变,从条块管理向垂直管理的体制转变,从监测信息相对封闭向监测信息主动公开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监测向依靠各部门和全社会监测转变,从污染物总量监测为主向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监测并重转变,从实验室质控为主向全过程质控转变,从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向以人为本的环境监测转变。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