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搭建和有效运行,为探索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长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需要建立全方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源排放清单、开发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构建区域多层面运作机制和会商制度,建设一批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区域不同层面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3.
采用上海市车辆数据和机动车年检站实地调查方式获取车辆技术及分布,用GPS设备采集机动车行驶工况,通过交通流量录像的现场计数的方法获得道路车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汽车排放水平85%以上都达到或超过国Ⅱ标准;在低速、怠速工况区间内,社会车辆的比功率比例最低;道路轻型客车(含出租车)日平均车流量占总车流量的80%以上。机动车活动水平的详细调查将有助于上海实际道路机动车排放清单的精确计算,并获取主要的排放源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机动车排气检测方法和相关标准。根据国内外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上海市实施新标准后机动车排气污染的7种管理模式,并对限制高污染机动车行驶范围和行驶时间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特征及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上海市2000~2009年10年间突发性环境事件进行特征归纳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特征等多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解析,提出了上海市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7.
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治理设施维保难落实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油站在线监控模块的设计思路。对加油站的跟踪测试表明,应用汽油枪气液比在线监控数据,有助于及时判定故障和报修,降低油气回收设备的维护成本;应用油罐压力在线监控数据,可以有效反映卸油时的油气泄漏情况,便于对卸油全过程实施监控。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h,车速为37.5 km/h;NO_x小时排放量为127 kg/h~2 019 kg/h,日排放量为25.8 t,重型客车NO_x排放量为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的主要来源;模拟NO_x质量浓度占环境空气比例为6.6%~73.4%,2:00 NO_x质量浓度最低,8:00最高,与交通密度低谷和峰值同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长三角典型城市公交车在实际道路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特性,采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上海、杭州和苏州3大城市的国Ⅲ、国Ⅳ柴油公交车及LNG公交车共8辆进行实际道路NO_x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在稳态行驶工况下,柴油公交车NO_x稳态每秒排放呈上升趋势,LNG公交车呈波动变化;国Ⅲ柴油公交车NO_x稳态燃料排放呈波动变化,国Ⅳ柴油及LNG公交车呈下降趋势;随比功率增加,柴油公交车NO_x瞬态排放大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LNG公交车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公交车NO_x综合单位里程排放因子在5.0 g/km~19.1 g/km之间,排放因子约为5.1 g/(kW·h)~15.8 g/(kW·h)。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