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江苏小洋口地区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状况,分析近岸生产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于2020年在小洋口近岸海域采集了10个点位的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其中的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总量,揭示了正构烷烃(n-Alkane)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石油烃来源. 结果表明,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总量介于3.95—13.28 μg·g−1之间,碳数分布为C11—C36;洋口港、洋口化学工业园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相对较低,港口和化工生产项目未对邻近海域中石油烃浓度产生明显影响. 河口附近石油烃含量相对较高,可能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 大部分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为陆海混合来源,个别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以陆源输入为主;数据显示该海域可能受到轻度石油污染. 此外,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介于53.1—117.0 ng·g−1之间,与该海域其它研究浓度相当,在国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以三环和四环芳烃为主,可能是燃烧与石油混合来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和行为受到环境监测与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环境基质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水平低,环境基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十分复杂.环境基质有机标准样品能够对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保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数据可靠性的计量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沉积物、大气颗粒物和水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大气颗粒物和水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目前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未来环境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提高对地表水中苯系物的检测能力,参加了某国际机构组织的地表水中苯系物检测比对活动。能力验证的样品采用吹扫、捕集和解析等前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表水中苯、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浓度;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计算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以对其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苯、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检测结果满意率均为100%;从标准溶液、内标溶液、多功能自动进样器取样、样品测量的重复性和回收率等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将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得到苯、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扩展不确定度(k=2)依次为0.077、0.095、0.250和0.140。 相似文献
5.
分析并评估了异辛烷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混合标准样品的量值不确定度。通过分析PCBs纯品中结构相似物、水分、无机物等杂质的含量,采用质量平衡法对PCBs纯品的纯度进行了定值。结果显示,7种指示性PCBs纯品的纯度为98.24%~99.92%,纯度不确定度为0.08%~1.28%。采用称量-容量法制备了各组分浓度均为50.0 μg/mL的异辛烷中7种指示性PCBs混合标准样品,全面分析了各组分的量值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样品配制、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标准样品中,7种指示性PCBs组分的合成扩展不确定度为0.7~1.7 μg/mL。该标准样品量值准确且具有计量溯源性,可为我国PCBs相关国际履约监测和新污染物监测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体系构成及制备技术,分析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存在的种类和目标组分单一、研制技术薄弱等问题。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考虑我国需求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基质和污染物种类、完善标准样品体系、加强合作与科研投入、逐步攻克研制技术难点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研制了适合我国水质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的28种组分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标准样品.该样品采用分组称量方法制备,随机抽取15瓶样品对其进行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在室温、4 ℃冷藏和-18 ℃冷冻的3种保存条件下,采用线性模型进行稳定性研究,标准样品在15个月的稳定性检验期间未发现不稳定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2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标准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9家实验室将该标准样品稀释至纯水中1000倍后,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联合定值,经统计分析处理评定出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特性量值在24.14—58.83 μg·L-1之间,不确定度在2.04—13.77 μg·L-1之间,可以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