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夏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1):1-4
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完善监测技术体系、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等6项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探讨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3.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COD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COD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GB/T 11914—1989和ISO6060—1989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RSD的质量控制范围:≤3.5%,实际样品:≤5.5%。实验室间标准偏差为3.0~6.0mg/L,RSD′可根据浓度水平和数据质量目标在3%~10%之间进行选择。相对误差一般在10%左右,低浓度可以控制在20%以内,高浓度时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110%。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这对于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分级汇总统计、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服务、地理信息等技术,设计实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能够进行监测机构、持证人员、监测项目、仪器设备等信息的录入和定期维护,同时共享监测方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标准物质等信息.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能够查看、统计所辖部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
9.
根据地域和监测技术代表性的筛选,在11个省份中选择了70家实验室参加测试工作,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锌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在0.3~1.5mg/L范围内,标准样品RSD≤3.0%,RSD’≤10.0%;浓度小于等于0.5mg/L时RE在±10.0%范围内,浓度为0.5~1.5mg/L时RE在±5.0%范围内。实际样品浓度小于等于0.05mg/L时,RD≤20.0%;浓度0.05~3.5mg/L时,RD≤5.0%。加标回收率控制范围为85%~110%。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多种浓度、多种样品、多家实验室参与测定而得到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质量控制指标。建议控制值为:当标准样品质量浓度范围为0.04 mg/L~0.2 mg/L时,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5.0%;当标准样品质量浓度范围为0.04 mg/L~1.2 mg/L时,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相对误差(RE)≤±10%;当实际样品质量浓度范围为0.001 mg/L~0.1 mg/L时,相对偏差(RD)≤12%;加标回收率控制范围为90%~1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