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典型工业无组织源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制药厂、酿酒厂和橡胶厂分析了不同工艺过程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制药厂安乃近合成和氨基比林合成的VOCs排放以苯、甲苯和苯乙烯等苯系物为主,乙酰氨基酚合成的VOCs排放主要以C4~C6的烷烃为主,酿酒厂和橡胶厂VOCs排放均以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为主.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对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制药厂安乃近合成和氨基比林合成VOCs单位臭氧生成潜势以苯、甲苯等苯系物为主;乙酰氨基酚合成以顺-2-丁烯、甲苯和异戊烷为主;酿酒厂、橡胶厂以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为主.同时采用阈稀释倍数对VOCs进行恶臭分析,制药厂和酒厂无组织排放VOCs恶臭污染程度较轻,橡胶厂的伸缩装置车间和硫化车间的无组织VOCs排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3.
在夏秋季对我国北方某石化炼油厂附近大气中的O3及其前体物的体积分数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分析了O3超标与未超标期间气象条件与O3前体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夏秋季炼油厂附近O3体积分数超标严重。O3体积分数呈单峰型日变化,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日最大值,夜晚体积分数较低;而NOx和VOCs体积分数与O3相反,白天较低,夜间较高,并呈现双峰型日变化。烯烃和苯系物体积百分比的日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烷烃体积百分比的日变化趋势则相反。夏秋季O3体积分数变化与温度、风速成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O3超标与未超标期间前体物体积分数及气象条件均存在显著差异,温度、相对湿度在O3超标期间均大于未超标期间,风速则相反。NO和VOCs体积分数在O3超标期间均小于未超标期间,而NO2体积分数差别不大。在O3体积分数最大的午后14:00,烯烃和苯系物体积百分比在O3超标期间小于未超标期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和下一阶段VOCs减排的需求,针对汽车整车制造、木质家具制造和出版物印刷这3个主要溶剂使用行业,分别选取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压法对重点排放环节进行采样,以GC-MS/FID系统测定样品中VOCs组分构成,从而获取了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结果表明,汽车整车制造主要排放环节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色漆涂装工序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分别占比71. 26%和27. 14%,罩光工序芳香烃达到84. 10%;木质家具制造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组分差异不大,均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分别占55. 08%和18. 98%;出版物印刷业不同排放环节无法单独监测,其混合废气VOCs组分以烷烃和含氧VOCs为主,分别占比47. 29%和44. 57%. 相似文献
5.
2012年6—10月,在我国北方某焦化厂厂界附近开展了O3、NO x、CO体积分数在线监测及VOCs样品采集分析工作,获得了夏、秋两季焦化厂厂界O3及其前体物的体积分数及其日变化趋势。焦化厂厂界附近O3、NO、CO体积分数均呈单峰型日变化,O3体积分数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夏季仅略高于秋季,而NO、CO体积分数秋季高于夏季,作为二次反应产物的NO2,其变化幅度秋季比夏季强烈。夏季TVOCs在各监测时段的小时体积分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日变化趋势,而秋季则呈现逐渐下降的日变化趋势。由较小VOCs/NO x的比值可初步判断,该焦化厂所在区域的大气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处于VOCs控制区。在焦化厂下风向厂界附近,夏、秋两季T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43.8±45.0)×10-9和(26.7±29.6)×10-9,苯系物、烷烃、烯烃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34.3±28.1)×10-9和(14.4±14.8)×10-9、(5.3±11.8)×10-9和(7.0±7.7)×10-9、(4.3±5.0)×10-9和(5.3±7.1)×10-9。夏、秋两季焦化厂附近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是苯系物(47.6%~65.8%),其次是烯烃(28.0%~41.9%),再次是烷烃(6.3%~10.5%)。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出现夜间臭氧(O3)浓度增长的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6日20:00~23:00,青岛出现O3浓度持续性增长,峰值浓度达194μg/m3,浓度增长速率达10.7μg/(m3·h).结合NCEP/FNL再分析资料可知,在夜间西南风的作用下,江苏、安徽等地排放的O3及其前体物向青岛传输,并在边界层内下沉运动作用下,将其传输至近地面.通过计算边界层内通风量可知,6日边界层内最大风速区高度逐渐降低,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且在夜间1000m以下的通风量呈现出波动性增长,500m和500~1000m高度的通风量峰值分别为3900和5892m2/s.另外,本研究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式中的O3来源追踪方法(OSAT)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夜间O3增长时段(20:00~23:00),青岛地区的主要贡献来源分别为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上述3地的贡献比例平均为62.3%、16.6%和8.6%. 相似文献
7.
典型固定燃烧源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典型固定燃烧源颗粒物成分谱特征,于2013年在河北省应用固定源稀释采样系统采集燃煤电厂、燃煤锅炉、水泥窑及焦化厂炼焦炉等固定燃烧源排放的颗粒物(PM_(10)和PM_(2.5))样品。采样点设置在脱硫除尘器后,稀释比控制在20倍,采样流量为16.7L/min,采集3~4 h,每种颗粒物采集3个平行样品。应用ICP-MS、离子色谱仪和DRI碳质分析仪对PM_(10)和PM_(2.5)样品中的元素组分、水溶性离子及OC/EC组分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煤电厂排放的PM_(10)中主要组分为Al、Ca、SO_4~(2-)、OC,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2.1%±5.3%、20.4%±7.3%、9.7%±3.1%、26.7%±8.2%,PM_(2.5)主要组分为Al(11.4%±4.7%)、Ca(17.9%±5.8%)、SO_4~(2-)(11.5%±2.8%)、OC(30.4%±10.8%);采用煤粉炉锅炉的燃煤电厂排放的PM_(10)中主要组分为Al、Ca、SO_4~(2-),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8.9%±6.4%、12.8%±4.3%、6.2%±2.3%,PM_(2.5)主要组分为Al(9.5%±3.7%)、Ca(12.8%±5.5%)、SO_4~(2-)(10.8%±3.6%)。燃煤锅炉排放的颗粒物中主要组分为Na、Ca、Al、Fe、S、SO_4~(2-)、OC,水泥窑窑尾烟气颗粒物中Na、S、Ca、SO_4~(2-)、Mg~(2+)、OC质量分数较高,炼焦炉排放的颗粒物中主要组分为S、SO_4~(2-)、NH_4~+、OC。4类固定燃烧源PM_(10)和PM_(2.5)成分谱中各成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但分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颗粒物成分谱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建筑涂料是我国VOCs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关于建筑涂料VOCs组分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7类水性建筑涂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产企业抽检、工程现场采集和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样品,采用GC/MS系统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取了各类水性建筑涂料p(VOCs)和成分谱,分析了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类水性建筑涂料p(VOCs)范围为0~116.07 g·L-1,p(VOCs)差异较大,但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性内墙涂料、水性外墙真石漆与质感漆、水性外墙平涂与弹性涂料、水性防水涂料、水性地坪涂料、水性防腐涂料和水性防火涂料的平均p(VOCs)分别为6.66、1.12、24.51、0.89、61.62、41.86和0.09 g-L-1;②各类水性建筑涂料均以醇类、醇醚及醚酯类和胺类为主,水性地坪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中芳香烃和烷烃质量分数较高;主要VOCs物种为:乙二醇、1,2-丙二醇、甲醇、正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三乙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PM)和二甲基乙醇胺(DMEA),水性地坪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中还含有二甲苯、三甲苯、间乙基甲苯和正十一烷等;③单位体积水性建筑涂料O3生成量(以O3/涂料计)为0.17~224.89 g·L-1,其中,单位体积水性地坪涂料的O3生成量最大.各类水性建筑涂料中对OFP贡献较大的为醇类、芳香烃类和醇醚及醚酯类物质.二甲基乙醇胺、二甲苯和三甲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大,应优先予以控制;④单位体积水性地坪涂料和防腐涂料的SOA生成量(以SOA/涂料计)分别为0.72 g·L-1和0.11 g·L-1,其他种类水性建筑涂料单位体积SOA生成量几乎为零,表明重点控制水性地坪涂料和防腐涂料中芳香烃和烷烃的浓度有利于减少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⑤将水性建筑涂料和溶剂型建筑涂料对环境影响比较发现,单位质量水性建筑涂料VOCs浓度、O3和SOA生成量远小于溶剂型建筑涂料,从源头上采用水性建筑涂料替代溶剂型建筑涂料可以有效降低VOCs排放量及削减二次污染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9.
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及臭氧生成潜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家具喷涂、汽车喷涂、印刷打印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分析各工艺过程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化学成分谱信息,并计算了臭氧生成潜势。现场调研获得其溶剂使用量信息,采用SUMMA罐在车间进行VOCs样品采集,使用气象色谱/质谱系统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的TVOCs(VOCs化合物浓度之和)均较高,其中汽车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排放T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5 520.09μg/m~3,打印店最低,为755.32μg/m~3。对各工艺过程,家具喷涂中聚氨酯涂料(PU)、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和汽车NC漆喷涂工艺排放的VOCs都以苯系物为主,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主要组分包括邻-二甲苯、乙苯、甲苯、1,2,4-三甲苯、间,对-二甲苯和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以烷烃、苯系物为主,两者烷烃质量分数分别为39.51%和33.34%,苯系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4.80%和51.07%,且报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癸烷、乙苯及1,2,4-三甲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1-丁烯、间乙基甲苯和对乙基甲苯。打印店排放VOCs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烷烃(65.09%)。上述行业臭氧生成潜势最高的是家具PU漆喷涂(5.863 g O_3/g VOCs),其次是家具NC漆喷涂(5.714g O_3/g VOCs)和汽车NC漆喷涂(5.505 g O_3/g VOCs),苯系物为主要贡献物。基于原辅材料消耗量的排放因子法计算出各工艺过程VOCs实际排放量,研究表明家具厂1和2的PU漆喷涂工艺VOCs排放量最高,分别为623.36 t/a和94.72 t/a。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