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渗滤液预处理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适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新型高效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PFMAS),以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从铁镁铝3种盐的配制浓度、3种元素的摩尔比、熟化时间、熟化温度、投药量等方面对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条件进行一系列优化研究.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PFMAS的最优配方制备条件为nFe(Ⅲ):nMg(Ⅱ):nAl(Ⅲ)=5:0.35:0.5、熟化温度为50℃、熟化时间为0.5 h,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PFMAS是通过-OH基键合形成的具有长链晶形结构的无机高分子铁镁铝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3.
嗜冷菌、嗜盐菌、耐重金属菌、耐重油菌等极端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极地高寒、盐碱地以及存在重金属、重油等污染的毒性污染土壤中,是胁迫条件下石油烃降解与转化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文章从适应机制、降解机理、降解特性、修复实践等角度出发,综述了低温、盐碱、重金属、重油等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进展。在石油烃降解机理方面,微生物细胞与油滴的附着机制尚不清楚,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嗜冷菌的适冷机制与细胞膜脂类组成、冷激蛋白、冷适应蛋白、嗜冷酶、能量代谢等有关,低温(15℃)时石油烃降解效率可达70%以上。嗜盐菌具备细胞外被隔离机制和离子反向运输机制,能产生渗透压调节剂、具有独特的渗透压平衡方式,NaCl浓度为30g·L-1时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可达60%以上。石油烃降解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机制包括生物吸附、细胞内积累、酶催化转化、生物浸出和生物矿化、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率和生物有效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对重金属的富集。微生物吸收重油的机制包括界面张力降低、选择性堵塞、粘度降低、生物降解和润湿性改变等,对重质原油的总体降解率可达70%以上,但是对其中沥青质单一组分的历史最高生物降解率仅为48%。利用极端微生物修复极端、胁迫条件下的石油污染土壤,应加强菌种培育、未明机制探索、重油组分(沥青质和树脂)降解、风险评估、修复工艺参数优化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矿化垃圾再利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了矿化垃圾生化反应床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势菌群的镜检和提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运行参数如下为水力停留时间12~24 h,水力负荷100~140 L/(m3·d),COD污染负荷240~360 g/(m3·d),布水周期为24 h条件下的进水历时为6 h;适宜的工艺运行参数条件下,矿化垃圾生化反应床对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97%以上,总磷去除率95%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在98%以上;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矿化垃圾生化反应床内的微生物群落以球菌为主,该菌体对模拟印染废水具有良好的专性降解作用。研究结果将对矿化垃圾的再利用和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焦炭、活性炭和生物炭等传统炭化材料的炭化过程和机制已经较为熟悉;同时,土壤热处理过程中的发生的炭化反应对土壤再利用特性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受到关注较少、机制不明。探讨了炭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炭化反应历程和炭化产物的物化特性表征方法、炭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炭化方式、参数、矿物质及添加剂等)及其在土壤热处理炭化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了土壤热处理炭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炭化表征方法可用于分析土壤有机污染物炭化行为及鉴定炭化产物;炭化产物的产率和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于分析土壤热处理条件对炭化行为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中CODCr去除率,将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废水处理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铁碳比(体积比)、反应时间和曝气量是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CODCr去除率的3个关键性因素.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三维响应面分析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对CODCr去除率的最优化操作条件是铁碳比为3∶2、反应时间为120 min、曝气量为40 L/min. 在该优化条件下,当ρ(CODCr)在1 000~10 000 mg/L之间变化时,CODCr去除率的试验结果均落在模型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75.5%~83.3%)内,说明模型能对铁碳微电解处理结果进行良好的预测,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