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东水库、长荡湖、滆湖、太湖竺山湾是洮滆水系从上游到下游排列的4大典型湖库,2008年的监测分析表明,氮、磷是该水系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子,并沿流域呈加剧趋势,上下游TP质量浓度为0.081~0.296 mg/L,差异小,而TN质量浓度为0.314~5.67 mg/L,差异大,长荡湖到滆湖是洮滆水系首要污染物TN快速增加的关键区域。水系自上而下4个湖库综合营养状况指数分别为45.3,63.0,68.3,69.5,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后二者已接近重度富营养化并呈北重南轻的态势,并且4—9月重于其他月份,其生态风险较大。自上而下流域内农田及建设用地的比例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的负荷也呈增加趋势,它们的总比例与综合营养状况指数呈正相关(P〈0.05)。从藻类种类构成来看,下游竺山湖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绝对优势种,有大量表面水华爆发且有黑臭发生,上游滆湖和长荡湖以点状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为绝对优势种,几乎无表面水华爆发,这与鲢、鳙鱼的养殖规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对滆湖水体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体氮、磷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初步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氮、磷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滆湖水体的ρ(TN)在冬春季较高,ρ(TP)四季的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北部湖区的ρ(TN)、ρ(TP)均高于南部湖区;大型底栖动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霍甫水丝蚓和中国长足摇蚊,其丰度在时间上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不明显;CCA 分析表明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规律显著,且氮含量是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优势种的丰度与氮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滆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与 TN 和 NO-3-N 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4.
从证据法学概念的角度浅析了环境监测原始记录的证据范畴,根据其所属范畴的证据要求,归纳了环境监测原始记录的证据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了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阐述了水体中常见的异味、异味来源及致嗅物质的检测分析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指出我国在致嗅物质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供日常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对污染源监督监测全过程进行了风险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给环境监测机构予以提醒和警惕,为其规避或降低法律风险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