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氰化物所具有的明显的毒性和电镀、炼焦、造气及其他化工等含氰废水对环境水体的污染,水中微量氰化物的监测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项目。 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报导颇多。尤其近年来,采用仪器分析手段,诸如气相 相似文献
2.
硫化钠标准溶液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硫化物测定的困难和费时。每ml含1mg硫的贮备液,实践证明不能久贮,在贮存一定时间后,且可以出现因氧化、聚合等作用而导致下述现象:若用碘量法测定尚有一定浓度,但稀释成使用液后,出现加显色试剂不显色,或所显色泽不是亚甲兰色而是紫红色。由贮备液稀释成使用液后,即时显色和相隔七小时后显色就存在明显差异,若硫化物浓度在4.0~40.0μg范围内,吸光度降低可达7~30%。 文献记载硫化钠标准溶液用除气过的稀醋酸锌溶液来配制的比单独用除气过的水配制来得稳定,所用醋酸锌浓度为0.05%(W/V)左右。本实验以亚甲兰法为测定方法,探讨用稀醋酸锌溶液配制的硫化钠标准使用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在测定水中凯氏氮时,以硫酸铜为催化剂,并与氧化汞进行对照,分别以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标准溶液,以及三个不同水系的水样测定凯氏氮含量。在其它消解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氧化汞或硫酸铜对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测定结果相近,对三种水样,其中两种测定结果显示氧化汞法略高于硫酸铜法但其偏差范围不大。 相似文献
4.
1.讨论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是一种经验性试验,试验时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方法测定废水、出水和污染水的相对需氧量.本试验可测定有机物质生化降解时的需氧量(含碳物质的需氧量)和无机物质(如硫化物、亚铁离子等)的耗氧量,也可测定氮的还原态物质的耗氧量(含氮物质的需氧量), 相似文献
5.
6.
底质中总汞测定的四种消化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底质总汞测定中四种不同消化预处理方法(回流—消化法、H_2SO_4—HNO_3—KMnO_4、H_2SO_4—HNO_3—V_2O_5、H_2SO_4—KMnO_4)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证实,采用回流—消化法,其有机质消解率和汞含量测定值均比其他三法为高,此法尤其适用于高含量有机质的底质样品。 相似文献
7.
水中六价铬的测定较常采用的方法是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该法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和较低检出下限等优点。总铬的测定则系先将三价铬氧化,使成为六价铬离子后,再用二苯基碳酰二肼显色。三价铬的测定通常是以水中总铬量减去六价铬量的差值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8.
沈叔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4):46-47
介绍了生化需氧量的方法建立过程,指出测定生化需氧量时,除了温度对测定有影响外,pH值、无机盐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稀释度、硝化作用、缓冲剂,以及充分的营养和毒性物质的存在与否都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已发布命令,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其中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mol)。以往惯用的克分子浓度(M)和当量浓度(N)已列为非法定计量单位而属非许用单位,望作者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0.
试析环境监测分析中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叔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2,4(2):45-49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走访了一些兄弟监测站,学习到不少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在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方面,有很多措施都值得借鉴,但也有一些作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现就体会较深的摘要作一叙述,谬误之处,诚望同道批评指正.一、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人员技术素质,开展多途径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