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建立于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多智能体模型(MAS)已成为模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方法。论文在MAS理论之上,构建一个基于Category-Belief-Desire-Intention(CBDI)决策结构的MAS模型,结合NetLogo软件平台,模拟分析农户Agent土地利用行为,并将结果与Belief-Desire-Intention(BDI)模型进行比较。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冯阳坬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基于CBDI的MAS模型验证(模型精度为87.19%),相比于传统的BDI决策模型精度有所提高;2)NetLogo平台能够展示农户决策的过程,直观地显示MAS模型的模拟结果;3)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该村种植户撂荒的主要因素为地理环境认知的差异和其他类农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不同类Agent相互影响及其量化;2)高精度基础数据的获取和梯田DEM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2014年秋季对全国14个典型潮间带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沉积物粒度、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的浓度均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氮输入是导致河口区间隙水氮浓度高于非河口区的原因之一。不同粒径沉积物对氮的保持能力也是影响其浓度的重要因素。在河口区,人口密度、农田面积和污水排放量对间隙水中DIN浓度有一定影响,海水养殖面积对间隙水中DON浓度有重要影响。其中大辽河口、九龙江口和珠江口潮间带间隙水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大沽河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农田面积的影响,闽江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污水排放量的影响,黄河口主要受海水养殖的影响。在非河口区,污水排放量对潮间带间隙水中DON影响显著,由于非河口区养殖降低了氮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海水养殖面积和种类对DIN的浓度和结构有明显影响。其中苏北浅滩间隙水中氮主要受污水排放的影响,北戴河沙滩、四十里湾和英罗湾均受海水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机锡化合物在国内外的生产与使用情况 ,综述了我国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含量调查研究现状、环境行为研究及形态分析检测手段的进展 ,指出了关于有机锡化合物环境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婷婷  陈颖军  王艳  田崇国  林田 《环境科学》2013,34(7):2533-2538
民用燃煤是我国目前关注较多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排放源.根据我国民用燃煤所涉及的煤种、燃烧方式和炉灶类型,利用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对5种不同成熟度的煤种,分别以散块煤和蜂窝煤形式在3种炉灶类型中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初步获取了我国民用燃煤烟气中PAHs排放因子(EFPAHs)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烟煤的EFPAHs在块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1.1~3.9 mg.kg-1,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2.5~21.1 mg.kg-1,无烟煤的EFPAHs在块煤与蜂窝煤燃烧方式下分别为0.2 mg.kg-1与0.6 mg.kg-1.在民用燃煤的EFPAHs的各种影响因素中,煤的地质成熟度起主导作用,不同成熟度煤种的EFPAHs差异幅度高达1~2个数量级.其次是燃烧形态(块煤/蜂窝煤),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成熟度的煤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排放的PAHs比块煤高2~6倍.炉灶类型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磷量(KH2PO4)作用对Cu、Zn在红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亮  李忠武  黄斌  王艳  张艳 《环境科学》2014,35(9):3546-3552
为了比较不同施磷量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土壤柱进行室内淋溶实验,研究常见的磷肥磷酸二氢钾在少量5 mg·kg-1,适量15 mg·kg-1以及过量25 mg·kg-1条件下对Cu、Zn在红壤中的淋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施用磷酸二氢钾降低了土壤渗滤液的pH,不同施磷量对土壤渗滤液pH影响不大,在整个淋滤过程,渗滤液pH呈现上升的趋势.磷酸盐作用下重金属Cu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集中表层土壤中,而Zn逐渐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土壤深层渗滤液中Cu、Zn浓度均比较低,对浅层地下水的危害性不大.淋滤结束后,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土壤中,重金属Cu残渣态的比例为60%左右,重金属Zn残渣态比例为40%左右.高浓度磷酸二氢钾作用下有利于重金属Zn从残渣态及有机结合态向交换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陶鬲是西周时期主要的炊器和随葬品,对研究先秦时期先民的饮食生活和祭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留存在陶鬲表层的有机残留物,能够提供关于其功能及先民植物利用等方面的信息。对陕西西安进步遗址距今约3000 a的16座西周墓葬随葬的16件陶鬲进行表层残留物提取,分析其中的淀粉粒、植硅体和微炭屑。多种植物化石的证据表明:这批随葬陶鬲不仅作为具有丧葬功能的随葬品放置于墓葬之中,也是兼具使用功能的实用器。另外,结合开展的模拟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文献典籍资料,认为这批陶鬲曾盛放或炊煮加工粟类和麦类作物,这些农作物还经过脱壳处理,并用以祭祀、供奉墓主人。该结果为研究西周丰镐地区周边聚落中随葬陶鬲的功能性质、植物利用及组合等方面问题提供了实物证据,有助于推动对西周时期京畿周边地区先民生产生活方式、丧葬活动和文化面貌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 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 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 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 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于2008年10月18日~11月26日在泰山采集云雾水样品,分析了泰山云雾水中PAHs的含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和pH值、电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泰山云雾水中菲含量最多,芴和苊的含量次之;云雾水样品中PAHs浓度与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应用特征分子比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云雾水中PAHs的来源进行解析,得出泰山云雾水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源,石油源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王芳  王艳洁  闫卫东 《化工环保》2005,25(5):398-401
以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C9馏分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具有阻垢性能的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考察了引发剂AIBN和溶剂的加入量、C9-AA加入量、Ca^2+浓度、循环冷却水pH和养护时间对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阻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阻垢效果进行了评价。在Ca^2+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600mg/L、循环冷却水pH小于或等于9.3、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加入量大于或等于15mg/L的条件下,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对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率达到90%以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